任登第 中央党校资深老教授,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长期从事报刊和理论研究工作,主编过《省长访谈录》、《百强县县委书记访谈录》、《三存书集》等书。
近日,河南洛阳首届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学习班在省工人龙门疗养院举行,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企业家参加培训。中央党校资深教授任登第先生到场为学员作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报告,记者对任教授进行了采访。
《弟子规》饱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任登第教授今年已82岁高龄,自2009年起,他坚持到全国各地义务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任登第说,孔孟学说之根本落实于《弟子规》,《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其“枝叶花果”。也就是说,《弟子规》是孔孟思想的“根”。学好《弟子规》,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他提倡大家都来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该书全篇1080字,360句,3字1句,2句1韵。该书分为5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学习时应该恪守的规范。后来,清朝的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将其改名为《弟子规》。
学好《弟子规》,为做人打基础
任登第说,学好《弟子规》,可以为以后的做人、做事打基础;学习《弟子规》,一定要学深学透。对于其他的经典,也要学,但可有所“剪裁”地学。
各行各业的人,如果没有更多的时间阅读经典时,只要学好《弟子规》,打好做人的基础,以后不论干哪一行,都会干出成绩来。《弟子规》也是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一教育思想的最好的教材。
任登第还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市场经济在极大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人自私自利的问题。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大家,特别是在全民中进行《弟子规》教育,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学习传统文化应有所取舍
任登第表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粹也有糟粕,《弟子规》中的一些内容也是如此。因此,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所取舍。
在《弟子规》中,有些规范是不合时宜的。如“亲有疾,药先尝”,在当今社会,不可能随便拿着药就服用,那样肯定是会出问题的。这句话从现在来理解,其意思应是做子女的应关心父母,特别是父母生病时,要悉心照料。
曾有学者指出,当代中国人是全部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主体,对待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离不开中国人的自我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将传统文化现代化。
■延伸阅读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向全省中小学下发的一纸禁令引发了广泛的争议,禁令中规定“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有人认为《三字经》、《弟子规》等典籍内含大量糟粕文化,会腐蚀学生心灵,亦有人认为一味地“保持纯净”,只是“断章取义”,会造成对传统文化的误读。面对中小学生的“读经热”,到底应该如何规范,一时间众说纷纭。
有关专家表示,当前轰轰烈烈的中小学生“读经热”有盲目跟风和利益驱动的弊端,应加以规范和引导。同时,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断章取义,营造“世外桃源”,而是要积极引导孩子形成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