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若星辰的洛阳历史文化,让中小学生们来一一细说,他们还真的难以说上来。放寒假了,有空的话,就呼朋唤友参观一下洛阳的历史遗迹吧,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家乡之美、之厚重,对考试也很有帮助。
古诗里的洛阳有很多
唐代洛阳的诗坛是一座百花齐放的花园,《全唐诗》50000余首,与洛阳相关的则在5000余首以上,占了1/10,中国唐史学会洛阳唐文化中心秘书长、市八中语文老师王恺说,仅白居易一人就写了800余首与洛阳相关的诗。这是其他任何一座城市所无法拥有的,因此,洛阳有“诗都”之称。
中小学生在参观洛阳的时候,可以把课本上学习过的古诗“拿”出来,在实际参观中进行复习、对比和感悟。
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选自《诗经·周南》。“周南”也是洛阳的一个称呼,故事发生之地当在今天的孟津。
那个“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河神女,就更令人神往了。至于后来远嫁江南的“洛阳女儿名莫愁”就更是妇孺皆知。
洛阳出产的诗篇远远多于洛阳的美女,唐代生活在洛阳城里的诗人众多,单是那些重量级的诗人就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他们完全可以组成一个阵营豪华的合唱团,领衔的男高音便是超级巨星李白与杜甫。
悠远的丝绸古道、西域驼铃、金戈铁马、卢舍那的微笑、白马寺的钟声……洛阳的文学河流滋润了民族古老的自然景观,潜藏了深不可测的文化内涵。
关注考题中的洛阳现象
洛阳一直以来就是高考试题的锁定对象。王恺建议,同学们在参观的同时,不要忘了关注高考试题中的洛阳现象。
近年来,语文、历史等高考试题中,与洛阳有关的考题次第登场,作为洛阳本地人,有课本知识,又有实地认知,没有理由不高分拿下这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