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县南部深山里的一名流浪汉,近日成了省内外多家媒体关注的“明星”。因为在方圆十几公里内认了不少干儿子、干闺女,这名善良的流浪汉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长腿干爹”。
一名流浪汉为何会赢得这么多村民的信任和尊敬?
昨日上午,我们在马兰河畔三屯乡庙湾村找到了杨天玉。蓬头垢面的他正喝着村民李凤竹送来的热米粥。“天玉每回到俺村,村里人都抢着给他送吃的,俺村好多孩子都认了他当干爹。”李凤竹说。杨天玉说,他今年68岁,老家在登封市大金店镇,因为流浪惯了,几次从敬老院里跑了出来。
虽然吃的是“百家饭”,杨天玉却有极好的人缘,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村民们喜欢让自己的孩子认他做“干爹”。
三屯乡乡党委副书记魏丽红告诉我们,杨天玉认的干儿子、干女儿最少有两三千个。
原来,在汝阳乡间至今还流传着“认干大(爹)”的习俗。哪家孩子老生病,家长就会给孩子认个干爹。这个“干爹”的人选,一般选择的是在外走南闯北的老实人。杨天玉靠着自己的善良和正直,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村民们说,杨天玉平时在乡间流浪,不仅从没乞讨过,还经常给这家推磨那家挑煤球,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屯乡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给杨天玉办了一个“五保”,每月可以领取100多元救济金,乡里敬老院的大门也一直为杨天玉敞开着。
■相关链接
别迷信“认干爹”
据我市民俗专家陈延鹏介绍,“认干爹”的习俗最早出现于隋唐时期。最初,“认干爹”的仪式比较隆重,需要先算生辰八字,仪式举行时,孩子首先要给干爹三叩首,做干爹的则要给孩子赠送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吉祥物品。
“认干爹”的原因大多数是家里小孩多病,需要找一个命硬的人来转移病痛和厄运,以保护小孩能够健康成长。陈延鹏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传统习俗由于带有明显的主观意愿和迷信色彩,并不值得倡导,“家里如果有小孩生病,家长要做的应该是尽快找医生救治,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干爹’身上。只有相信科学,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