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新春脚步的临近,年货市场也越来越红火。当您大包小包地把年货往家里带时,还记不记得祭灶糖、传统年画、枣花馍……这些传统的年货是否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它们会不会有一天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今起,我们为您寻找传统的年味儿,寻找我们心灵深处的那分记忆。
今天是“小年”,民谣云:“二十三,糖瓜粘。”这“糖瓜”,就是祭灶糖的一种。依照传统习俗,家家户户要在这一天“祭灶”,送灶王爷上天,祭灶糖是必不可少的供品。
祭灶糖难觅,儿时记忆渐远去
为了寻到祭灶糖,昨日,我们来到了关林市场。在副食一条街的各个摊点上,我们难觅祭灶糖的踪影。大多商户表示这几年没有进过祭灶糖,个别商户说祭灶糖已经售完。
随后我们来到了老城区老集、西工区凯旋路等地,也没有发现卖祭灶糖的摊点。后来,在位于洛龙区的关圣街,一家商户的摊位上摆了不少包装好的袋装祭灶糖。(如图)摊主告诉我们,早些年,关林附近也有人做祭灶糖,不过后来买的人少了,传统祭灶糖逐渐消失,现在的祭灶糖大多是从许昌进来的。
在这个摊点上,我们发现尽管第二天就是“小年”了,但来买祭灶糖的人远比买年画的人少。来买祭灶糖的市民李女士说,她小的时候,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仪式结束,家人“送”走灶王爷后,盘子里那些粘牙的祭灶糖是她最喜欢吃的零食,嚼着香甜的祭灶糖,她的心里也跟灌了蜜一样甜。
送灶王爷,寄托美好生活愿景
在“小年”这天祭灶,摆祭灶糖,其实源自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洛阳民俗博物馆馆长王支援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是河洛民俗文化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来源于在这天送灶王爷上天的传说。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传说玉皇大帝就为每家都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也就是人们口中的“灶王爷”,来监督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
因此,祭灶节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所以祭灶时,百姓就在位于厨房的灶王爷年画下,将用麦芽糖熬成的糖稀糊住灶王爷的嘴巴,这样他就只能在玉帝面前说好话了。
对于祭灶,在很多上了年纪的人眼里,仍然是一项重要而神圣的仪式。“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祭祀了“上天言好事”的灶王爷,它就会在新的一年里,保佑家庭吉祥如意,这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传统民俗虽淡犹存
尽管愿望很美好,可是大多数人对于祭灶糖的疏离,也是不争的事实。腊月二十三作为“小年”,仍然是重要的节日,进入“小年”,春节就离人们越来越近了,年味儿也越来越浓了。
市民孙先生在我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谈起祭灶糖,他感慨颇多。他说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可是一件大事,不管家里多穷,也会买上几根祭灶糖,希望灶王爷保佑自家来年生活能好起来。后来他考上了大学,到城里吃上了“公粮”,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裕,尤其现在对他的孩子而言,祭灶的意义与影响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孙先生感慨道,也许祭灶糖的难觅,更多的是人们对于祭灶这一习俗的淡化。
对于祭灶糖的“式微”,王支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现在有灶台的家庭越来越少,而在厨房里张贴灶王爷年画的家庭也不多了,这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同时,灶王爷的传说对于人们而言,已经渐渐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对民俗与传统的保留。
所以,尽管现在买祭灶糖的人少了,但是祭灶与过“小年”作为一项传统的民俗,对于中国的老百姓而言,仍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