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7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8 “好学生”回来了
广告
27 被收买的证人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1 月 28 日 星期    【打印】  
8 “好学生”回来了
  ○作者 钟琴
  在那次活动中,周围的志愿者对小伟的印象非常好,他们绝然想象不到小伟是个好多学校不收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很多孩子家长对小伟的爸爸说:“呦,你儿子真好,真勤快、真懂事儿。”爸爸眼圈有点红,内心复杂地回应道:“还可以吧……”

  听到身边老师和家长的赞许,小伟似乎获得一种久违的兴奋,他的表情和说话语调越发显得柔和起来。后面的活动中,他表现得更积极,每天的活动结束后,不需任何人说话,他都能留下来不出声地帮着收拾场地。

  小伟在以此表达对老师和同伴正面评价自己——他在这方面太饥渴了——的感激;同时也在尽力品尝做一个“好学生”的愉快情绪体验。

  时间长了,离经叛道的外在表现后面,一个与曾经评价不一样的小伟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我的面前。

  上小学的时候,小伟是非常可爱的一个小帅哥,性格讨人喜欢,学习自觉、要强,成绩也好,孝敬父母。爸爸、妈妈都说:“小伟小时候很招周围大人疼爱的。”“招大人喜爱”是小伟不自觉地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自我评价的标准。

  上初中以后,进入青春期,小伟的性格逐渐变得敏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大人们眼中的形象,尤其是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他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拼命表现赢得老师的赞扬。

  一次,班主任让同学们攒班费,本就非常勤快的小伟便积极地收集矿泉水瓶、饮料瓶,背着送到废品收购站,卖出去换回班费。他不辞劳苦地做得很投入。等到评“学雷锋积极分子”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应当是不二的人选。

  结果,得到这个头衔的是班级里的另一个学生!这让他沮丧而且愤怒。他认为老师这么做的原因是和那个同学的家长关系好,觉得这“太不公平”。于是,他开始对所有的老师不信任,甚至恨老师。恰在这段时间里,小伟喜欢的一个女孩子也开始冷谈小伟。小伟就此彻底失去在学校的所有上进的信心和兴致,开始“破罐子破摔”,不愿意学习,跟老师对立以发泄自己的怨气,直至恶语相加把老师气得昏倒在地……

  随后,学校找家长,小伟被迫转学。到了新学校,小伟的内心被否定的阴影已形成,不知不觉中,主动防范、攻击老师以保护自己的行为形成。当“这孩子犯浑,不好教育”的印象形成,加之老师们来不及了解小伟曾经的经历,自然会对小伟产生偏见。

  在新的学校里,小伟不仅仍旧得不到肯定,而且被否定的程度更甚,就此和老师的矛盾不断升级,直至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劝退、转学。在这样的特殊过程里,小伟对自己的消极认识、对学校的失望和不信任全部转变成攻击性行为,从与成人强词夺理、使其无可奈何中得到自我胜利式的安慰。

  这个孩子其实没有什么精神疾病,只是青春期的激烈反应而已。感情上的冲动、认知上的偏激、自我意识的强烈使小伟遇到成长中的问题时不会作出正确判断,更不会处理,只知盲目地宣泄,时间一长,就成了稳定的习惯性行为,继而被认为是“无可救药”的问题少年。

  小伟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只是小伟表现得更激烈而已。很多孩子出现排斥学校、排斥教育、自暴自弃的行为,都是因为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没有得到正确评价,因不能准确表达而遭受误解,令他对自己、对成人彻底失望。

  青春期的孩子,其思维方式普遍有偏激、走极端的倾向。他们不像成年人,有生活经验,可以从多角度去评价一件事情,认识得很全面、很完整;更不会去处理情绪、解决困惑。所以,我们做家长或老师的,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引导孩子敞开心扉,说出真实的感受,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消除其心理隐患,是极为必要的。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