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形象片“角度篇”截图。 (央视网图片) |
|
近日,国家形象片“角度篇”突然在网络首播,并引发全球关注。与“人物篇”多为名人不同,“角度篇”基本以普通百姓的面孔为主题,用800多个画面,真实而深入地讲述了今日的中国。
国家形象片总策划人朱幼光说:“这次我们是公开发布的,大家看到的版本可能不同,正规的版本可以在光明网等网站上看到。”
1700字旁白写了一个月
“角度篇”8个主题分别是“开放而有自信”、“增长而能持续”、“发展而能共享”、“多元而能共荣”、“自由而有秩序”、“民主而有权威”、“贫富而能互尊”、“富裕而能节俭”。
“角度篇”开篇是一组充满中国元素的画面:初升的太阳、高山白云、四合院、故宫、草原、天安门、布达拉宫、长城,最后是地球。纯正的美式英语旁白一同响起:“2003年10月,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看到自己的国家。”
随后,画面在中国的各个角落切换,从人到景,从景到事,从鸟巢到中关村,从上海到西安,一组组充满气势的画面跨越神州大地。
旁白声再起:“我们是谁,我们在想什么。”
朱幼光说,这是点题之语,希望看完这17分钟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后,任何一个外国人都会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中国人在想什么。
看完“角度篇”的人,都对这些精彩的旁白留下了深刻印象。这1700字的旁白,全部出自朱幼光之手。“说实话,虽然干了这么多年,对写文案轻车熟路,但这个文案让我承受了很多煎熬。”
1700多字的文案,资深广告人朱幼光竟然写了一个多月。
800个画面多为抓拍
“角度篇”共有800多个画面,涉及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研、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内容。拍摄地点包括北京、上海、西安、南京、广州、深圳、西藏、云南、新疆、内蒙古等10个地方,分别按照重点城市、古城气质、少数民族地区等思路取景。
谈到这些画面的拍摄,总导演高晓龙说了两个字“真实”。他说,为了这两个字,这次拍摄的时间之长,行走范围之广,完全不同于他以往拍摄商业广告的经历。
拍摄过程持续3个月,拍摄了3000多个画面,还有足够一部电影用的素材。最终,剪辑出了现在这个有800多个画面的“角度篇”。
高晓龙介绍,整个拍摄过程,最常提到的字就是“抓拍”。经常是两个人一组,扛着机器,乘公交车、坐地铁、走路,进行抓拍。
为了更真实,拍摄还尽量同期录音,在“角度篇”第二个章节中,学校里老师对着镜头说话,背景可以听到学生们的喊叫和读书声。
剪出30多个版本才通过
“角度篇”的17分钟里,除了谈及能源、民生、民俗外,还谈到了网民、农民工,并使用了农村村官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投票的场景,展现了日益进步的中国政治民主。
何澎是该片的执行导演之一,并兼任剪辑师。何澎介绍,团队从去年9月开始剪辑全片,然后邀请制片方、国新办来看,前前后后持续到了今年1月份,“大家现在看到的版本,是剪辑30多次后的版本”。
朱幼光表示,“角度篇”刚刚通过最终的审核,目前呈现的是一个17分18秒的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