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9日,河南省原阳县桥北乡马井村农民尚光福冒雪在麦田里浇水抗旱。 (新华社发) |
|
干旱威胁下的我国粮食市场,正处于风口浪尖。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扶持粮食生产的10条措施。当前旱情对粮食市场有何影响?“国十条”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后市粮价何去何从?
1 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彰显物价调控“有保有压”
针对促进粮食生产的“国十条”,农业部有关人士表示,从扩大抗旱补助,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表明国家促进粮食生产、稳定物价的着力点,已扩大到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扶持,实现了从“单纯抗旱”到“综合促粮”的转变。这套“政策组合拳”,有利于减少农民的灾害损失。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说,在政府高度重视稳定物价的背景下,依然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这表明国家不会通过打压原粮收购价来稳定物价,坚持“有保有压”的思路。
2 “灾后救”变“灾前补”,粮食政策体系更“成熟”
“今年夏粮生产尤其重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近1/4,夏油产量超过全年油料产量2/5。夏粮丰收,全年主动;以秋补夏,担惊受怕。
李国祥说,由于粮价稳定走高,当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较高,但由于抗灾设施薄弱,农民抗灾积极性较低。这次国家新出台抗旱浇水补助、返青拔节弱苗施肥补助,有利于提高地方和农民的抗灾积极性。
“与过去灾后救助不同,这次是灾前补助,是真正的未雨绸缪。”专家普遍认为,此次新增的几种抗旱补助,是我国继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之后的新政策,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惠农促粮政策体系,意义深远。
3 后市粮价“温和可控”,提防资本借机“炒作”
受旱情等灾害影响,被称为“百价之基”的粮价,2011年走势如何?
权威人士表示,由于中国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其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粮食库存消费比和95%的自给率,将力保中国自身的粮食供应。中国粮食产量已首次实现“七连增”,这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砝码。
“由于国内外粮价均处于历史高位,加之大量粮食库存和抗灾成效的显现,预计今年我国粮价将呈现‘温和可控’的波动态势。”李国祥说。
但有关专家提醒,要提防投资客借旱灾炒作粮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由于当前市场流动性过剩,必须加强监管,防止炒家拿旱灾当题材,在期货市场大肆炒作,带动现货市场跟涨,从而放大灾害的减产预期,加剧粮价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