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地上建筑模拟效果图 |
|
博物馆地下建筑剖面示意图 | |
▲暂定名:曹休大将军墓博物馆
▲选址:连霍高速洛阳东服务区内
▲简介:由地上“历史之门”和地下“大地之痕”两部分组成,建筑面积约2300平方米(不包括墓室部分),功能主要分为入口序厅、主展厅、曹休墓室本体、尾厅、纪念品商店和地面历史建筑等组成。
2010年5月,三国名将曹休之墓在洛阳重见天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0年6月,市文物局表示,曹休墓未来将以一座小型博物馆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半年多来,市文物局广泛邀请我市文物、文化、经济、规划设计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就曹休墓博物馆的规划设计进行座谈。昨日,曹休墓博物馆建设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获得通过。
思路:文物保护与高速公路扩建并重
在综合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及网民投票结果的基础上,我市最终决定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共同进行曹休墓博物馆的规划设计。这一设计方案最突出的理念就是:文物保护与高速公路扩建并重。
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曹休墓本体70%位于扩建高速公路的路基下面,博物馆的可建设用地是夹在连霍高速公路主体和上匝道之间的狭长用地,长约300米,宽约45米,西侧还有连霍高速公路洛阳东服务区加油站大棚阻隔。此外,桥梁下面空间净高度只有1.8米,如果采用地面布置大型建筑,势必影响高速公路正常通行。因此,设计方案最终为一个地下博物馆,通过下沉广场组织游客步行参观流线。
由于博物馆位于高速公路下面,对此,设计方将在博物馆顶部采用隔音防震材料,尽量减少过往车辆带来的震动和噪音对博物馆环境产生影响;此外,博物馆内还将安装空气流通系统,在保证自然通风的同时,避免汽车尾气进入博物馆内部。
地上:“历史之门”塑造博物馆标志形象
博物馆地上部分设计为“历史之门”,为博物馆标志性建筑,高约20米。这一建筑既可增强博物馆的整体可视效果,同时也可在此远眺整个邙山陵墓群。
通过效果图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建筑将顺应长条形的基地特征,用水平与垂直的墙体承托一条观光走廊,观众可以在此远眺邙山陵墓群的壮观景色;同时,通过这条观光走廊构建出宏伟壮观的“历史之门”,形成对游客的欢迎和引导态势,并限定了入口过渡空间,塑造出庄重并具有标志性的博物馆形象。
此外,曹休墓地得以证实,最主要的证据便是出土的那枚“曹休”铜印。因此,这枚印章将被装点在博物馆入口的醒目位置,与建筑形体有机结合起来。
地下:“大地之痕”书写曹休人生轨迹
整个设计方案将以曹休墓的遗址本体保护为优先,将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放在地下,充分突出曹休墓遗址本体在场地内的主导地位,重现曹魏时期“不封不树”的历史场景。
地下部分设计为“大地之痕”,整体形象将凝练为大地中的一道裂痕:场地内满铺的鹅卵石垫层为墓地衬托出一个纯净的背景,塑造出光阴流逝和岁月沧桑的旷远意境,寓意着一代名将曹休在历史中留下的轨迹。
“大地之痕”平面布局由入口序厅、主展厅、曹休墓室本体、尾厅、纪念品商店5部分组成。
入口序厅 主要展示洛阳邙山陵墓群的整体布局及沙盘模型。
主展厅 主要展示曹休墓出土的珍贵文物,同时通过平面模拟现有发掘墓葬格局。
曹休墓室本体
为博物馆的展示核心。为最大限度保护墓室文物,墓室本体将采用覆罩保护方式,将游客与墓室隔离。据介绍,墓室主体上方将采用钢屋架覆盖现有墓坑,钢屋架上层做隔音、防水、铜质装饰面板;钢屋架下面根据墓室装饰要求进行吊顶处理。游客可以通过悬挂在屋顶钢结构下的全封闭空中玻璃观光廊,对墓室进行全方位的参观,较好地解决了公路桥下净空间不足带来的问题,同时也避免游客直接接触墓室。
尾厅 主要以高科技手法展示墓室复原模型及三国时期文化故事,其中的多媒体影视厅可循环放映有关影像资料。
纪念品商店 综合考虑游客需求,完善博物馆的游客服务和商业运营功能。
目标:邙山陵墓群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点
曹休墓博物馆将对我市产生哪些影响?市文物局局长郭引强表示,曹休墓博物馆将成为邙山陵墓群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点,建成后将成为我市古都文明的窗口和旅游宣传的一幅活广告。
郭引强说,曹休墓是继曹操墓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经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后,拥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利用博物馆周围便利的交通,并进行适当的改造,就可以与周边景区形成线的开发,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市的旅游产业发展。
此外,邙山陵墓群是我国大遗址保护首批公布的重要陵墓保护类遗址,而曹休墓博物馆恰好是邙山陵墓群考古发掘的一项重要成果。将博物馆作为邙山陵墓群考古调查与勘测项目的科研基地,不仅能很好地向外界宣传我市大遗址保护的成果,同时对邙山陵墓群下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将产生很大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