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0版:红红火火闹元宵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黄河神龙”矿区闹元宵
少年舞狮女娃擂鼓 “非遗”有了传承人
雪中社火趣味浓
广融送吉祥,欢乐闹元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2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黄河神龙”矿区闹元宵
□见习记者 王子君/文 记者 高山岳/图
  本报讯 “龙街火树千灯艳”、“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用脍炙人口的诗句,将“舞龙闹元宵”的节日盛况真实还原。元宵节舞龙灯是我市的传统习俗。昨日,在新安煤矿元宵节社火表演现场,龙灯老艺人何伯亭带来的两条“巨龙”博得在场观众连声喝彩。

  何伯亭现年67岁,从事龙灯制作已有20多年。为参加此次社火表演,他制作了两盏龙灯,一红一黄,红为火龙,黄为金龙。每盏龙灯首尾相距约50米,龙头长约1.5米、重约15公斤,龙灯骨架由细竹片扎成,节节相扣,骨架外分别围罩绘有龙鳞图案的红、黄绸布,每隔6米由一人撑杆托起,龙头上贴着金箔、彩纸,灯内装有喷火装置,龙灯舞动时可喷烟吐火,光彩夺目。

  据何伯亭介绍,他制作的龙灯叫“黄河神龙”,以能够高空喷火、套路繁多著称。“这种龙灯的制作工艺、舞动套路已流传了100多年。”何伯亭说,相传清朝末年,洛阳老城大关庙附近的居民每逢元宵佳节便制作龙灯,沿街舞动,以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衣食丰足,此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9时30分许,伴随着阵阵鞭炮声,何伯亭带领20余名身着节日盛装的年轻小伙儿,手持“巨龙”入场。两条“巨龙”在锣鼓声中时而蜿蜒腾挪,时而左右翻卷,时而缠绕戏斗,时而吐火喷烟。(如图)两条“巨龙”在何伯亭的指挥下登上4米多高的木梯,环顾片刻后,龙身循势翻腾盘旋,“巨龙”全身顿时火花迸射。与此同时,两名舞龙人员在地面施放烟幕,“巨龙”好似腾云驾雾,博得围观群众连声喝彩。

  除了舞龙灯,威风锣鼓、中原盘鼓等节目也一一亮相社火表演。据了解,参加社火表演的演员绝大多数为矿区的职工和家属。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