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刚过,上班的人“复工”,旅游的人回家。小别重逢,大家免不了凑一块叽叽喳喳,聊聊自己知道的“新闻”:王菲和方舟子打嘴架了、旭日阳刚和汪峰闹翻了、某同事把老丈人灌醉了、某邻居升官了……茶余饭后、聚会休闲,各种话题大行其道。甚至有人专门组建所谓的“包打听”、“偷听网”,汇总网友有意无意听到的小道消息、“八卦”新闻。
俗话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越是小道消息,好像越受大家欢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无论制造“八卦”还是传播“八卦”,都能满足人们一定的心理需求。第一,增添亲切感。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家克里斯托弗·贝姆提出,“闲聊”是促进群体团结的一种方法,有利于拉近人际距离。聊聊“八卦”,互相分享消息,说明大家在同一个“圈子”里,既显示了亲近和友好,还能形成某种“心理契约”,促使大家成为朋友。一项调查表明,普通女性保守秘密的时间不超过47个小时。第二,释放压力。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每天面对“柴米油盐”,挫折压力不断。而摆摆明星的尴尬,说说别人的糗事,既能“一吐为快”,又给自己一种“别人过得也不完美”的暗示,从而更加知足常乐。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发现,聊“八卦”能升高体内的黄体素,有助于缓解焦虑。第三,显示能力。就像英国利物浦大学心理学家罗宾·邓巴所说的,聊“八卦”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增添个人魅力。小道消息多是人们不愿暴露的“隐私”,这些都能打听出来,很能证明自己的人缘和沟通能力。
其实,聊“八卦”归根到底是信息的传播,本身并无好坏。但是,在传播小道消息的过程中,人们难免添油加醋,添加一些情感、情绪色彩,使消息变得真假难辨,甚至污染“环境”。因此,聊“八卦”也要讲原则。首先,话题别“过火”。不要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也不要轻易下结论,以免中伤他人。其次,学会“倾听”。别人想倒“苦水”时,送上真诚和理解,就能把打听小道消息升华为替他人排忧解难,变聊“八卦”为“支招”。最后,谣言止于智者。人们在聊“八卦”的同时,以旁观的态度参与,保持客观冷静,就能摘下“有色眼镜”,明辨是非。 (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