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图 李玉明 |
|
近期,不少持有次新基金的基民心中甚是忐忑。大量次新基金的净值都是围绕1元净值徘徊,涨也赚不了多少,跌也赔不了多少;赎回吧,不甘心;持有吧,还得继续受煎熬。
“要是现在赎回吧,连手续费都赚不回来;可是不赎回,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涨起来!”近日,记者在我市某商业银行网点采访时,听到一位女士和理财经理的谈话,她是去年下半年买的1只基金,现在净值还不到1.01元。据了解,有这种经历的基民并不少,他们多是在去年基金发行的大浪潮中介入的,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介入的,因此也被称为次新基民。
本报作了一项统计,截至2011年2月28日,去年7月1日以后成立的基金超过了60只。以投资中国A股市场的可统计的54只偏股型基金为例,净值超过1元的达到37只,虽然该数据已经过半,但若算上申购、赎回的手续费,能够“保本”推出的并不多。假设以2%的交易成本为标准,净值在1.02元以上的仅有15只。
数据显示,大量的次新基金都是围绕1元面值上下浮动,净值在0.98元和1.02元的达到32只,占比超过一半。这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新基金建仓的整体谨慎性,亏损幅度在10%以上的只有海富通上证周期ETF 1只,其截至2月28日的净值也不过0.89元;而盈利幅度在10%以上的也仅有新华行业周期轮换1只,其截至2月28日的净值为1.15元。
分析后不难发现,基金的谨慎行为也不难理解,股市持续震荡,难以出现趋势明朗的行情,新基金更愿意从长期考虑去“捡便宜”。对于次新基民而言,忐忑也是预料之中的。但业内人士提醒,基民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眼前利益,从长期来看,每一次熊市中成立的新基金,未来成为明星基金的概率都较大,远的如华夏大盘,近的如华商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