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3版:乐活·讲述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63年啊,等来这一刻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3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三月·女人花” 之第三朵花的故事
63年啊,等来这一刻
□记者 张丽娜 文/图
  史淑玲在台北墓园洒泪祭父。
  史淑玲(左)与父亲合影。
  一位83岁的洛阳老人,双腿变形,行走不便,却于不久前漂洋过海赴宝岛台湾,只为看一眼黄土之下的那个男人。

  那个人是她的父亲。为了这一眼,她已祈祷了太久。

  王城大桥西侧38号院的一套单元房内,住着史淑玲及其家人。她今年83岁,原是洛阳市农校街小学教师,退休后写写画画,生活悠闲。

  托儿孙的福,史老太太精神饱满,只是血压高,经常头晕,而且由于膝关节骨质增生,她的双腿已变形,只能弓着腿慢慢挪动,稍走两步就会气喘吁吁。

  就是这样的身体条件,支撑着她去了趟台湾。那是她暮年的一个壮举,此举背后是一个做了数十年的思亲梦。

  1 父亲,是海那边的一个传说

  史淑玲的父亲史梅岑,在大陆少有人知,在台湾却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史淑玲简要地总结了父亲的一生:“解放前,先父是洛阳唯一一家报社的社长,曾主办《河洛日报》,宣传抗战;1948年,他随国民党赴台,任台湾国立艺专、台湾文化大学教授;后来,他荣获台湾印刷传播杰出成就金奖。他是为国民党做事的,匆匆忙忙逃离了洛阳,再没回来。”

  史淑玲说:“每年中秋节,奶奶总是念叨:‘玲,你爸出门在外,也不知能不能吃上月饼,得给你爸留一块!’奶奶过世后,母亲惦记着留;母亲过世后,我来给他留。”

  父亲一走几十年,杳无音信,家人万分想念又不敢打听。史淑玲告诉记者:“我家成分不好,闹土改时天天挨批斗。奶奶很绝望,她的丈夫早死,儿子又走了,她感到没活头,于是喝煤油自杀了。”

  史淑玲是抱着对父亲的思念度日的,“只盼着有人捎来他的消息,又怕有人捎来不好的消息”。

  直盼到1978年,海外“飞”来一封信。她得知父亲身体健康、生活稳定,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2 多想见父亲一面啊

  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史淑玲和父亲的联络颇费周折,“信要先寄到国外,再托人转寄回来”。

  她很想见父亲一面!

  机会终于来了。

  1986年年初,史梅岑来信告诉史淑玲,半年后他将到香港开会,在港逗留数日,希望她于6月10日赴港会面。

  信写得很简单,史淑玲看了一遍又一遍。骨肉分离39年,梦寐以求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她激动得心潮翻滚,夜不能寐。

  给父亲捎些什么礼品呢?要带的东西太多了!她亲手缝制的千层底布鞋,小米、绿豆、大枣、花生,还有洛阳烟、唐三彩、祖母坟头的一抔黄土、老家院内的一瓶井水……甚至还有反映洛阳风貌的录像带,为的是让父亲一睹家乡的山水。她没有忘记这一年是父亲的80岁寿辰,还给他准备了一块生日蛋糕。

  遗憾的是,在当时,办理出境手续琐碎而复杂,虽然会面日期提前半年已经确定,但最终留给史淑玲与父亲的,只有短短的15分钟。

  “我和女儿13日到达广州,方知父亲必须在14日15时30分乘机返台。”史淑玲说。当日已无去深圳的车,她心急如焚。14日晨,她们乘车赶赴深圳;9时,火车经罗湖检查站,等了5个多小时,她们在香港出站时已是14时30分。

  时间是多么无情呀!两人打车直奔九龙国际机场。“就盼着车开得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时间过得慢一点儿,再慢一点儿!”

  当时针指向15时15分,她终于看见了在机场大厅翘首张望的老父亲。

  3 终于等来这一刻

  “爸,总算见到您了!”史淑玲哽咽着向父亲扑去。一路上,她不断安抚自己,不要哭,要高高兴兴地跟父亲说说话,但此时此刻,她百感交集,竟然泣不成声。

  史梅岑也是老泪纵横。眼见史淑玲手忙脚乱地翻开行李箱取东西,他忙说:“玲,不取吧,来不及了,快说话!你就不打算跟爸说话了吗?!”

  可是千言万语先说哪一句呢?才15分钟啊,她就是浑身是嘴也诉不完这几十年的离别情呀!

  粗略交流过两边的情况,史淑玲哭着说:“爸,今年腊月初六是您80岁大寿,我从家乡给您带来了生日蛋糕。”

  史梅岑摇摇头:“不能带。”

  “那您吃一口吧。”

  “吃不下。”

  这时已经有人在催史梅岑上飞机了。

  情急之中,史淑玲扑通跪倒在地上,给父亲磕了个头:“爸,我先给您老磕头了!祝您生日快乐!”

  史梅岑一把搂起她,父女俩抱头痛哭。

  15分钟伴着泪水匆匆逝去。史梅岑只带走了女儿亲手做的那双千层底布鞋和妻子织的粗布床单。

  “上飞机时,爸不敢回头看我,右手在背后摆着,踉跄着走进了机舱。我赶紧登上瞭望台,看着飞机起飞了,听不见飞机声了,才瘫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史淑玲回忆说。

  父亲的同乡安慰她说:“淑玲,还不错,你总算见到父亲了。你知道你爸这5天是咋过的吗?”

  史淑玲这才得知,父亲在香港的这几天,上午开会,下午就守在宾馆的电话旁,“人家想带他到百货公司看看大陆的产品,他说他见不到亲人,看见家乡的东西,心里更难受,不敢去看;人家想陪他到公园转转,他说他哪儿也不去,等着接闺女的电话”。

  4 自古忠孝难两全

  那15分钟的会面,成了史淑玲心中最宝贵的画面。但她万万没想到,这一刻竟成了她和父亲今生的诀别。

  史梅岑在台湾身居要职,且已有家室,不便回大陆。他多次来信,希望史淑玲到台湾生活。

  史淑玲的思想斗争很激烈:“不去台湾,就不能尽孝;去了,就对不起党。我在教育战线度过了40个春秋,担任过区、市、省级政协委员,受到过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我能为了小家离开培养我的党和人民吗?”

  最终,她去信告诉父亲:“在大陆生活得很好。您老要保重身体,等到祖国统一,我们再合家团聚。”

  父女俩书信往来,史淑玲说:“父亲对党的对台政策由怀疑到理解,在河南同乡会的协助下转寄书信,帮助数十位台胞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我积极地为他们穿针引线,多次被省、市评为统一祖国积极分子。”

  史淑玲盼着祖国早日统一,父亲早日归来,从一头青丝盼到了白发苍苍,终究没有盼来团圆的那天。

  1999年6月,台湾传来消息: 94岁的史梅岑带着思乡的遗憾,在宝岛仙逝。

  史淑玲悲痛欲绝。父亲在世时,她未能给他烧一杯茶、做一碗饭,临终也没能看上一眼,送上一程。“老父不能叶落归根,我真是心如刀割!”她说。

  5 父亲,我来看您啦

  史梅岑生前时刻思念家乡和亲人,还写了几个条幅,分别是《游子吟》、《诉衷情 》、《望大陆》。史淑玲经常抚摩这些条幅,读一次哭一次。

  儿子见状,心疼地劝她:“等啥时飞机直航了,我一定陪您到台湾给外公扫墓。如果您走不动,我背也要把您背去!”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在两岸爱国人士的不懈努力下,大陆民众终于可以到台湾旅游探亲了。

  2010年12月28日,史淑玲在儿子、儿媳的陪伴下,飞越万水千山,到台湾给老父扫墓。

  飞机在台北桃园机场降落。史淑玲感叹道:“台湾同胞热情好客,机场工作人员推着轮椅来接我,一直把我推出海关,换上我的轮椅才离开。宝岛山美、水美、景美,人更美。台湾同胞待大陆同胞宛如亲人,真是血浓于水啊!”

  儿子、儿媳搀扶着史淑玲来到了台北市八里乡渡船头1号墓园。“此处依山傍海,面向大陆,父亲用心良苦。”史淑玲说。由于墓园多次修整,她找不到父亲的墓碑,只好在墓园内献上鲜花,含泪诵读了祭文。

  “圆梦啦,我很知足。我和千万台属有着共同的心愿,只盼望海峡两岸一桥飞架,祖国统一,合家团圆!”史淑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