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植树节了。每年的3月12日前后,许多家长都会带孩子到田野、荒山、公园植树,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让孩子增长知识,体验劳动的快乐,留下美好的回忆。那么,关于植树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植树节的来历
我国的植树节已有30多年历史。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1981年夏天,四川、陕西等地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水灾。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议,我国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
教你怎么植树
植树时,要突出“三大一实”,采用“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栽植技术。
“三大一实”即“挖大坑、栽大苗、浇大水、夯实土”。栽植时,要把苗木放入坑的中心扶正,并使苗根展开,然后填土。当填土至2/3左右时,把苗木向上略提,一来使苗根向下,二来使苗木达到栽植所要求的深度,然后踩实,填土至坑满再踩,最后浇足定根水,并在坑表面覆一层松土,以防土壤水分蒸发。
几则植树趣闻
从古至今,我国留下了许关于植树的趣闻,比如:
庆功栽杨 西周时的“常胜大将军”沙浚其每打一个胜仗,都要命令全军将士在沙场上“人种一树,以庆武功”。
治病种杏 三国时东吴名医董寿医术精湛,为人治病不收钱,只要求病人痊愈后,视当初病情轻重,种1株或5株杏树。天长日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了10万余株杏树。杏子熟后,董寿拿来换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杏林”也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生儿植树 据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当时人们盛行为婴儿植树,出生一个婴儿,人们就要植树20株。至今,贵州的侗族等少数民族还有为出生子女种“女儿杉”的习惯。
刺史种柳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大力提倡植树造林,自己也“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他还发动民众绿化柳江沿岸,并诙谐地称之为“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左公植柳 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东起潼关,西到新疆,沿途遍植树木,并下令“有毁树者,即军法从事”。在新疆戍边时,他又令士兵自玉门关至迪化(今乌鲁木齐市)、阿克苏沿途植柳,长达数千里,并写有“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如今,还有一些当年种植的“左公柳”。
写诗护树 爱国名将冯玉祥爱树如命,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状:“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他驻兵北京,率领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兵徐州时,他带兵大量种植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很有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