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3版:乐活·讲述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50年前俺就是个打工妹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3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李妙霞说,劳动光荣,打工有理——
50年前俺就是个打工妹
□记者 张丽娜 文/图
  (据资料图片翻拍)
  初到老城区顺城东街的人们,或许会以为自己误入了桃花源。这是老集附近一条窄小的胡同,宁静安逸。老人倚门闲聊,孩童在石板路上蹦跳着嬉戏;无车马往来,有黄狗吠叫……与其他喧嚣沸腾的街道截然不同。

  李妙霞就住在顺城东街63号。记者去的时候,她正在夕阳下翘首张望胡同的尽头。事实上,她并不一定看得清什么。“我有糖尿病,视力不好。”她说。但无疑,她很迫切地等待着记者的到来。

  她想给记者讲讲当年的经历,原因是她“在街上碰见了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的媳妇,学生媳妇说,李老师呀,孩子他爸都不敢见你!这些年他没混出啥名堂,一直给别人打工,没脸见恩师”。

  学生的回避让李妙霞非常纳闷:打工,不偷不抢,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凭什么自卑?

  李妙霞感到,她有必要讲讲自己过去的故事,给这些因打工而觉羞耻的年轻人听。

  1 16岁的她冲父母吼道:“我挣钱养活她!”

  李妙霞是老城人,1945年出生。兄弟姊妹5个,她是老大。“母亲身体不好,在家带孩子;父亲在钢笔厂工作,每月42元工资,要养活8口人——外婆也跟我们一起住。”她说。

  1958年,李妙霞考上了中学。她上了半学期,父母皱起了眉头:家里困难,供不起她读书。

  李妙霞向老师反映了家里的情况。“学校补助我5元;逢星期天我出去当小工,拉车上坡,一天挣1.2元。这样每个月能挣9.8元,住校吃饭花7元,剩下2.8元交给家里。”她说。上学不花钱,还能补贴家用,父母不再提让她辍学的事儿。

  可李妙霞还是在初中毕业前夕辍学了。她回忆说:“我周末回家,找不到3岁的小妹。父母说养活不起,把她送给别人了。”李妙霞有3个弟弟,只有这1个妹妹。她悲愤交加,冲父母吼了一句:“我不上学了!我出去挣钱养活她!”在她的坚持下,小妹又被抱了回来。

  1961年,16岁的李妙霞离开了校园,开始四处打零工,“搬砖、挑水,啥都干”。

  2 旅馆老板娘说:“你自己都吃不饱还管别人?”

  在洛阳打了半年零工,李妙霞嫌挣钱少,跟着二伯去了陕西,在工地上填坑,每月工钱72元,半个月一结。

  李妙霞很得意地说:“一发钱我就往家寄,每月寄两回,每回30元。有我寄回的这些钱,家里的日子就宽绰多了。”

  她让父亲逐月给她寄几十斤口粮。为了节约口粮,她早上不吃饭,中午和晚上各啃两个馒头了事。她为此感到羞赧,“原来在家,一顿只吃一个馒头,出来干活了吃得多”。由于营养不良,她的脸“饿得窄长”。

  时逢自然灾害,粮食短缺,像李妙霞这样脸“饿得窄长”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就包括逃荒的甘肃灾民。“他们扒着火车路过陕西,被撵了下来,关到小屋子里。”李妙霞说,小屋子就在她所住旅社的后面,“里面没床铺,有个马桶,众人屙尿都在屋里。有人看着他们,不让他们外出,等攒够一火车皮人了,就把他们遣送回甘肃。”

  李妙霞很同情这些逃荒者,“他们一天只能吃俩小窝头,饿得嗷嗷叫”。于是她花了两毛钱,买了一堆黄瓜,洗干净,偷偷地从门缝里塞进去给他们。她每天都这样做,旅社的老板娘既惊讶又感动:“小姑娘呀,你自己都吃不饱还管别人,心真善!”

  3 领导说:你天生就应该当教师

  1963年,母亲挂念女儿,非让李妙霞回洛阳。

  李妙霞说:“她怕我在外地吃苦、受委屈。可是,不吃苦哪能挣到钱?”

  不过她是个孝顺的闺女,还是回来了。她说:“拉架子车、卖冰糕、赶会摆摊儿,能挣钱的我都干过。”

  “那时候割资本主义尾巴,我从城里批发些小商品,拿到农村去卖,赚个差价,一路得提防被人逮着。”她说,赶会摆摊不出大力,但起五更打黄昏,也不好熬。李妙霞夜里两点起床,胡乱吃点儿东西,就得去赶会,“跟搭伴儿的姐妹一路走一路聊,到了会上天才明”。

  1965年,有个堂姐告诉李妙霞,胶鞋厂招聘学徒,活儿比较轻,收入也稳定,每个月21元,建议她去试试。李妙霞一打听,当临时工每月36元,比当学徒的工钱高,死活要当临时工。“我才不管临时不临时呢,能赚钱比啥都实惠。”她说。

  她当了多年临时工,直到1971年才转正。当时,胶鞋厂拟建子弟学校,缺教师,厂领导发动工人当教师,“叫谁去谁不去,人家都说教师是‘臭老九’,没人愿当‘臭老九’”。

  书记和车间主任苦无良策,把李妙霞叫到小树林里,做她的思想工作:第一,你上过中学,能读书看报,不当教师浪费资源;第二,你爱人是教师,公公婆婆也是教师,你天生就应该当教师。

  这么一说,李妙霞委实推脱不过。她说:“没有教材,他们给我弄了一本新华字典,让我回家备课。”就这样,她成了一名教师。

  4 她跟别人打趣说:没想到一“臭”到底啦!

  李妙霞的爱人是她打抱不平的“产物”。

  1970年,她弟弟的老师到她家家访,不找她父母,直接找她,感觉她“才是当家的”。家访来家访去,老师觉得李妙霞人品不错,一问,这个大龄女青年竟然还没有结婚,就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了她。

  这位老师的朋友也是老师,30多岁,老实本分,只因“他是‘臭老九’,他父母也是‘臭老九’,没人肯跟他”。李妙霞颇感不公:“‘臭老九’咋的啦?这个国家如果没有知识分子,还怎么进步?怎么发展?!”

  她跟“臭老九”见了面,印象甚好,果断下嫁。后来她也被拉上了三尺讲台,还常跟别人打趣说:“没想到跟了‘臭老九’,我也变成了‘臭老九’,一‘臭’到底啦!”

  其实对李妙霞来说,当教师并不容易,“我文化水平不高,怕教错学生,备课时逐字逐句地抠,提心吊胆的”。她对待工作本能地认真,她认为:“鞋上错了可以返工,人教错了可就没办法返工了。”

  1974年,李妙霞因故被调到市区另外一所小学任教,1997年因病退休。

  如今,66岁的李妙霞早已儿孙满堂。她养水仙,养金鱼,无忧无虑,尽享天伦之乐。

  “儿子说,妈,你过去当工人,后来当教师,退休后拿退休金,这辈子一帆风顺,真比我们这一代人活得舒坦!他不知道我上半辈子吃了多少苦。”李妙霞感慨道,“现在有些年轻人怕吃苦,觉得打工没面子,心气太浮躁了!我16岁出去打工,当了那么多年打工妹,从没觉得丢人。劳动赚钱,养活家人,有啥丢人的?该自豪才对!做人要有平常心,吃点儿苦,才能更懂得珍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