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掷地有声
文化传承,从洛阳老城说起
移树前为何不征求民意
纵容百度,文艺界的原创力就会消失
曝光的问题需要回应,更需要解决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3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平心而论
移树前为何不征求民意
□郑根岭
  【新闻背景】 如今,南京市因修地铁要迁移1100棵行道树(其中200多棵是梧桐树,部分树龄80年),自然引发不满。南京市民给行道树系上绿丝带,发起了保护梧桐的活动。日前,南京将就修地铁迁移梧桐树方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3月16日《扬子晚报》)

  说实话,地铁施工方真够为难的,既面临古秦淮河床暗挖施工危险系数大的地下环境,确保安全施工,还得尽量不采用明挖手段以减少梧桐树移栽。可问题是,这些情况此前并不为当地市民所知晓,他们更关心的是参天大树一旦消失所引发的种种问题。这本是情理之中的事。相反,让市民主动站在地铁施工方的立场上想问题,却有点强人所难。

  在地铁与梧桐树的关系上,施工方与市民的关注点不同,双方的信息又不对称。因此,尽管初衷和目的都是希望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但双方一对撞,则难免产生“有害的火花”。南京市相关部门本应预想到这种情形并加以引导,把“有害的火花”变为“有益的火花”,寻找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事实却滞后了。

  为什么呢?恐怕还是因为相关部门仍习惯于小圈子商议,不愿甚至不屑于同市民商量。孰不知,移栽市民引以为豪的梧桐树,触及了市民的根本利益。不提前和市民商量一下,就开始移栽梧桐树,有些移栽的甚至已经死亡,不惹来异议才怪呢。

  好在当地政府能及时应对,亡羊补牢,作出诚恳的解释和回应。其实,若将“事后回应”改为“前置释疑”,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被动局面?毕竟,“树挪死,人挪活”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