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2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城区之战与洛阳陷落
罗 漫漫播迁路 自古爱迁徙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3 月 24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姓氏源流
罗 漫漫播迁路 自古爱迁徙
□记者 孙钦良
  罗姓是当今我国第20大姓,有11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和川渝地区。

  有人会根据村名找姓氏:看到王家庄、王村、王寨,走进去问一问,八成是王姓聚居地。但有时也不灵验,譬如曾有罗姓人听说巩义有个罗庄,就拿着族谱去交流,可进村一问,全村6000多人没一个姓罗的。其实,那是个孙姓聚居地,分为南罗、北罗两个村,村里的人都姓孙。

  但根据村名找姓氏大多数时候还是靠谱的。我在偃师采访时,发现佃庄碑楼有个罗圪垱村,进去一问,果有罗姓五六百人。该市翟镇东罗凹村也有罗姓二三百人。这两处罗姓系同宗,是明朝万历年间由山西洪洞迁来的,先迁至洛阳东35里的东罗凹村,繁衍了许多子孙,1932年伊洛河决口,一部分罗姓被迫迁到一高冈居住,从此才有了罗圪垱的村名。

  “罗”字本义是捕鸟的网,罗姓来自善于捕鸟的罗部落,最早活动在大别山南北的河南罗山、湖北罗田之间。这一地区森林茂密,鸟类群集,也是大批候鸟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罗部落在此捕鸟十分便利,便以织网捕鸟为生,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当地农民还保留着罗网捕鸟的传统。而这个罗部落便是罗姓的最初先民,是夏商时代芈部落穴熊氏族的一个分支。

  概括罗姓来源,可以这样简述:

  第一,罗氏的祖先是“火神”。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罗姓是颛顼帝之孙祝融氏的后裔,以国为氏。

  第二,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西周以后有罗国(罗子国,在湖北),后来被楚国灭掉,其国人以国名为氏。

  第三,隋、唐等朝代,不断有人被赐姓罗,其子孙遂姓罗。

  第四,出自他族或他姓。据《魏书·官氏志》、《赖氏族谱》等有关资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赖氏族人改罗姓;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把鲜卑族复姓破多罗氏、叱罗氏改为罗姓;唐朝时,西突厥人的子孙以“斛瑟罗”为氏,后简称罗姓;清代,爱新觉罗氏改姓罗。

  罗氏早期在河南罗山,西周时到湖北宜城,东周末到长沙定居,唐代迁居广东,元代迁居福建,同时有一部分融入傣族、土家族、彝族、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清初,清政府为解决明末战乱造成的四川地广人稀问题,就近从湖北强征移民,大批罗姓被迁到四川营山,形成营山罗氏。在清朝,还有一些罗姓进入台湾。罗姓的主要聚居地在长沙、南昌、兴宁、扶阳、梅县、成都、襄阳,其最大繁衍地是长沙和南昌。

  罗姓的彰显过程是:春秋战国时无地位,秦汉之际崭露头角,东汉之后,罗姓名人始多,他们大多来自襄阳、长沙、南昌三地。譬如三国时在蜀汉为太子舍人的罗宪是襄阳人,晋朝时武陵太守罗企生是豫章(今南昌)人,晋室东迁以后,深受桓温器重的襄阳太守罗友也是襄阳人。这说明罗姓主要繁衍于长江南北两岸的湖北、湖南、江西一带。

  隋唐时期,罗姓有了大的发展,人才辈出,人口扩张,四处移动,从湖北、江西、湖南向全国各地播迁,成为立足于中华的一大姓氏。宋、元、明这三朝,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了罗姓。元末之际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祖籍山西太原,却生在杭州,足见罗姓以迁徙为常事,是流动中壮大的氏族。

  罗姓名人还有:罗珠,西汉大臣,豫章罗氏的始祖。罗遵生,晋代名人,罗企生的弟弟,与其兄被称为“忠孝一门”,是最早为罗氏赢得声誉的人。罗艺,隋朝镇守边境的名将。罗士信,隋唐名将。罗通,唐朝军事家,为抗击外敌立下赫赫战功,留下了“罗通扫北”的佳话。罗隐,唐代文学家。罗邺,唐代诗人。罗从彦,宋代理学家,号“豫章先生”,是“闽学四贤”之一。罗钦顺,明代哲学家。罗洪先,明代理学家,嘉靖八年状元。罗汝芳,明代学者。罗聘,清代著名画家,人物、佛像、山水、花果等无所不工。罗大纲,太平天国名将。罗泽南,湘军名将。罗振玉,近代金石学家。罗隆基,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江西人。罗荣桓,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罗瑞卿,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大将。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救朝鲜落水儿童而牺牲。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