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推出的“2010年度洛阳担保机构总评榜”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收到了上千份投票。本报对部分投票者进行了回访,回访中发现投票者身份、年龄分布较广,但多数投票者都曾经或正在通过担保机构进行投资理财。他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可以归结为这样几个关键词:收益率、资金安全和监管。
对待收益率趋于理性
多数投票者表示,他们通过担保机构进行投资理财主要是为了抵抗通胀。物价上涨给生活带来了压力,不少人不再仅仅把钱存入银行,而是进行投资和理财,其中有不少人就选择了通过担保机构进行投资理财。但也有人表示是因为朋友或熟人的介绍,才参与到投资担保中去的,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
而在收益率方面,投资者更趋于理性。涧西区一名老工人杨晓丽的爱人说:“我们去担保公司当然是想获得更高的收益,收益率越高越好,不过收益率越高也就意味着风险越大。”
不仅是投资者表现出对收益率的理性,记者在回访中还发现许多担保公司也在压低收益率,以减轻企业融资负担,降低风险。在某金融机构工作的孙先生通过担保机构投资已经有两年多,现在收益率虽然降低了,但是孙先生并不介意。他说,与银行的存款利息和通货膨胀率相比,这样的收益率已经很不错了。
看好担保机构发展前景
经过近两年的快速发展,担保机构已经被社会广泛认知。本次采访中,多数投票者对担保机构持肯定态度,认为担保行业是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能起到资金融通的作用,活跃了民间投融资,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还有人认为,只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担保机构就会走得更远。同时,也有少数人表示了担忧,他们认为担保机构投机性较大,风险较高。
在采访时,不少投票者都明确表示,担保机构的作用就在于“担保”,当企业不能偿还借款时由担保机构代偿。但是,也有少数投票者表示不知道担保机构的主管部门是谁,这说明有部分通过担保机构投资理财的市民还缺乏对担保机构的深入了解。
在此次投票的读者中,还有一些是私营企业的负责人。他们表示看好担保机构的发展前景,也很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融资。同时,他们也觉得通过担保机构融资“利息有点高”。
老城区某贸易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王康民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如果急需资金的话会考虑通过担保机构融资,因为其非常快捷方便,能解燃眉之急。
期望政府加强监管
虽然对担保行业的发展前景看好,但同时,也有不少受访者表达了种种担忧。
孙先生表示,他之所以放心地到担保机构作投资,主要是因为有以前在银行系统工作的熟人介绍,但对不了解的担保机构还是不放心,担心担保机构在经营中出现问题,导致本金难以收回。为减少这种担忧,有的人是靠朋友介绍来进行投资理财的,有的则缩短合同期限。
对于目前担保行业的业务发展情况,有回访对象直言,目前担保机构应该加强自律,自觉依法经营,规范操作,切实保护好投资者的利益。还有更多的投票者希望政府能加强监管。有的回访对象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到担保公司投资理财,就是看重担保公司是经过工信部门管理登记,有工商管理注册,我是出于对政府的信任才敢作投资理财的,政府当然要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