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中国首个“孔明学院”日前在襄阳学院正式成立。“孔明学院”设立了“诸葛亮一班”和“诸葛亮二班”,目前已有500多名学生报考该学院,录取比例为1∶5。该学院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4月7日《武汉晚报》)
在各种名人炒作闹剧屡遭诟病的今天,襄阳学院开办“孔明学院”的举动虽是一种创新,但并没有逃出炒作的窠臼,与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的行为并无二致——表面上看两者都是为了保护或者继承文化遗产,实际上是在变相利用名人效应争抢经济利益。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市级学院,招生比例竟然能达到1∶5,这一方面说明人们对于孔明的尊重和膜拜,毕竟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孔明是智慧和先知的象征。另一方面,这种炒作办学已取得院方想要的效果——不仅招生无虞,将来还可以发展一些收费项目。
现在的问题在于,假如任由这种“孔明学院”风生水起的话,难免不会出现“曹操学院”、“刘备学院”以及“孙权学院”、“大小乔学院”,进而引发新一轮的名人炒作。这不仅不利于我们对文化遗产的传承,还有损于当前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育本质。
其实,2010年7月,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曾联合下文,叫停名人故里的炒作行为。那么,对于这种“孔明学院”,我们也不能放任自流,毕竟缺乏严肃性和正当性的文化传承都将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扭曲,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所以说,“孔明学院”这个口子不能开,一开则会起到很不好的反面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