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路花雨》剧照 (资料照片) |
|
这是一部凝聚了几代人美好记忆的舞剧,也是一部承载了太多民族文化精华的舞剧;中国人有了《丝路花雨》,从此不再空叹西方有个《天鹅湖》。
这是一部让洛阳人期盼已久的舞剧,也是一部连接洛阳历史与今天的舞剧——因为《丝路花雨》反映的是丝绸之路,而洛阳正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之一。
11日,历时32年花开不衰的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新版)将首次来到洛阳歌剧院。甘肃省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将用唯美的肢体语言,在音乐和灯光中,为我们拨开千年时空迷雾,再现一段史诗般的丝路场景。
1 长达两个小时无一句台词 但你不用担心看不懂
7日,先期到达洛阳筹备演出活动的《丝路花雨》剧组相关负责人说,长达两个小时的《丝路花雨》没有一句台词,但你完全不用担心看不懂,它情节紧凑,让人荡气回肠。
这是一段发生在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动人故事:画工“神笔张”父女救起了昏倒在沙漠里的波斯商人伊努斯,之后,三人突遇强人,为保护伊努斯,“神笔张”的女儿英娘被抢。
数年后,在敦煌市场,“神笔张”找到了日夜思念的女儿英娘,英娘已沦为戏班的歌舞伎。伊努斯为救英娘,仗义疏财,使其父女团聚。
此时的英娘,已是一位出色的舞者。在敦煌莫高窟中,她翩翩起舞,“神笔张”按照女儿的舞姿,画出了敦煌壁画的代表作——反弹琵琶伎乐天。
见英娘风姿卓绝,敦煌市令(管理市场的官员)顿起歹心,企图霸占英娘。“神笔张”无奈之下让英娘随伊努斯出走波斯。市令恼羞成怒,罚“神笔张”终身劳役,戴罪画窟。
几年后,伊努斯奉命出使大唐,英娘亦跟着踏上了回唐的路。
这期间,河西节度使来莫高窟朝香,看到“神笔张”所绘的精彩壁画后,欣然给他解除了枷锁。
一日,“神笔张”做了一个梦,梦中父女团聚,英娘弹起了琵琶,突然琵琶弦断,惊醒了“神笔张”,他顿感不祥,遂急奔塞外阳关……
阳关外,烽燧下,市令得知伊努斯来唐的消息,唆使强人窦虎拦劫波斯商队。幸亏“神笔张”及时赶到并点燃烽火报警,伊努斯获救了,“神笔张”却血染大漠……父女终得相见,却是生离死别。
为给父亲报仇,英娘在敦煌二十七国交谊会上化装献艺,借机向河西节度使揭发了市令的罪状,节度使愤然惩恶。
普通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对大漠和强权不屈的抗争、超越种族藩篱的情谊……在丝绸之路这个大背景下,舞剧的主题至此得到完美的诠释。
2 故事情节主人公源自史实 人体演绎敦煌“活壁画”
据剧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丝路花雨》的故事情节和主人公,都源于史实。
1978年,《丝路花雨》的创作小组在浩如烟海的敦煌资料中,根据“女奴多宝的《卖身契》”、“督料赵僧子的《典儿契》”、“胡商遇盗”以及波斯王子俾路斯长期流落长安等内容,将故事发生的时间确定在唐代,主人公英娘是女奴多宝和赵僧子卖掉的儿子的结合,而伊努斯是波斯王子和胡商的化身。
“神笔张”的名字,则是为了纪念那些创作敦煌壁画的画师们。敦煌壁画绝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署名,只有几幅壁画角落里有个“张”字。
《丝路花雨》是“文革”结束后艺术界吹来的一股清风。“文革”时期,人们所能欣赏到的剧目,只有《红灯记》等样板戏。“文革”一结束,不少文艺创作者纷纷解放思想,进行各种尝试。
这时,甘肃省歌舞团的一些文艺工作者提出,甘肃有敦煌这座活的艺术宝库,应该把这个“文艺宝藏”挖掘出来。
1978年开春时分,《丝路花雨》的前身——文学台本《敦煌曲》完成,接着就是作曲、编舞。
《敦煌曲》中的所有舞姿,是从敦煌2000多尊彩塑、4万多米壁画中提炼而成的,仅一段英娘卖艺的舞蹈,就由100多幅敦煌壁画中的舞姿形象编排而成,而最经典的“反弹琵琶”、“凭栏仙女舞”、“莲花童子舞”、“霓裳羽衣舞”等舞蹈则是出自第112窟、第321窟、第184窟的壁画。可以说,这是一部用人体演绎的敦煌“活壁画”。
《敦煌曲》的音乐,以历史古曲《月儿高》为基础,融入“敦煌遗书”中记载的箜篌(kōnghóu)、筚篥(bìlì)等古乐器,是具有大唐异域风情的古风古曲。
1978年11月,创作者们根据佛经“天降五色吉祥花雨”的记载,将《敦煌曲》定名为《丝路花雨》,意为“发生在丝路上的点点滴滴的故事”。
一部经典,就此诞生。
3 32年演出1600余场
被称为“东方《天鹅湖》”
1979年,《丝路花雨》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30周年的献礼剧目登上北京的舞台,不难想象,对看惯了样板戏的人们来说,《丝路花雨》独特的美感与艺术形象带来了怎样的震撼。人们称其为“思想解放的硕果,文艺春天的报春花”。
据了解,当时能在北京专场演出的地方剧目,《丝路花雨》是唯一一个;而《丝路花雨》给业内人士和普通观众留下的心灵印记是难以磨灭的。像大家耳熟能详的“千手观音”、“反弹琵琶”等舞蹈形态都是从这部舞剧中派生出来的。
2004年,《丝路花雨》已演出1400余场,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中国舞剧之最”,至今,《丝路花雨》已演出1670余场。
1981年5月,《丝路花雨》剧组赴朝鲜演出,在平壤大剧院连演29场,并在金日成的别墅专门进行了汇报演出——这也是《丝路花雨》第一次出国演出。
1982年,《丝路花雨》荣登世界第一大剧院——米兰斯卡拉大剧院,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演出团体,在场的不少外国观众都称其为“东方《天鹅湖》”。
32年来,《丝路花雨》先后出访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文艺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
4 《丝路花雨》做过“大手术”
新版更合年轻人口味
今年5月,《丝路花雨》在时隔30年后将再度赴朝鲜演出。而这次朝鲜人民看到的,将是与30年前不一样的《丝路花雨》。
2008年,为了适应现代演出的需要,《丝路花雨》进行了一次“大手术”:在保留原有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基础上,强化了剧情的内在节奏;舞台样式上,高科技手段与舞台、灯光设计融为一体;舞蹈中融入了更多现代舞元素。
原版《丝路花雨》的音乐完全以民乐为主,修改后则以交响乐为主,部分乐曲被重新编写,并全部重新配器录制。新版《丝路花雨》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口味。
5 北邙出土波斯古币或为证
《丝路花雨》与洛阳千年前结缘
据负责市场运作的洛阳盛世华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前人介绍,《丝路花雨》能来洛阳演出,也是托了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节会的福。
他说,以前洛阳不少公司都曾和甘肃省歌舞剧院联系过,希望这部舞剧能来洛阳演出,无奈当时一线城市都竞相邀请,剧组的档期排满,一直无法来洛。
借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之机,市政府派工作人员两次进京与文化部联系,由文化部从中协调,才争取到《丝路花雨》来洛演出。
“这也是《丝路花雨》在河南的首演!这样一部有分量的舞剧在一个地市级城市上演,还是第一次,足见洛阳这几年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高前人说。
我们翻阅资料发现:《丝路花雨》与洛阳结缘,或在千余年前!
1955年,洛阳的北邙山唐墓出土了一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它呈不规则圆形,正面为国王戴冠半身像。
值得一提的是:波斯萨珊王朝时,一旦换了国王,就要另铸新国王半身像钱币。专家曾考证出这枚银币中波斯国王的名字,就是俾路斯!
波斯萨珊王朝共有三名称为俾路斯的王者,分别是俾路斯一世、俾路斯二世和俾路斯王子,无论这枚银币上的波斯国王是谁,它与《丝路花雨》中伊努斯的原型必有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