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2版:综合·要览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做
“中国国新办”亮相iPad 境内外网民反响热烈
卫生部:公众无需担心
华丽转身后的牡丹文化节 魅力无穷
敬告读者
阅读4D报纸,这样效果最好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4 月 12 日 星期    【打印】  
华丽转身后的牡丹文化节 魅力无穷
国内各大媒体聚焦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上,演员们在表演舞蹈《牡丹颂》。(新华社发)
  □记者 李东慧 李江涛

  本报讯 升格为国家级节会的牡丹文化节魅力无穷!连日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网等媒体纷纷聚焦洛阳,多角度报道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盛况。

  10日晚举办的牡丹文化节开幕式,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吸引了国家、省内外各主流媒体及网络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昨日报道了牡丹文化节开幕的消息;新华社播发了《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的消息,国内许多媒体纷纷转载;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国家级网络媒体对开幕式盛况进行了直播,其中新华网河南频道在头题位置报道牡丹文化节开幕消息的同时,还开辟专栏对本届牡丹文化节进行跟踪报道,新浪、搜狐等国内知名门户网站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专题报道;河南电视台、洛阳电视台等进行了现场直播。

  各大媒体在全面报道牡丹文化节盛况的同时,都着重挖掘了牡丹花会升格为国家级节会的重大意义。昨日的《河南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称:花为媒,节为线,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举办,不仅有助于河南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河南面向世界提供了又一张亮丽的名片,这张名片体现了河南人的精神风貌。从1983年开始的洛阳牡丹花会,内容越办越好,影响越办越大,最终催生了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突出体现了河南人坚韧不拔、持续发展的品质;从最初的“花会搭台,经贸唱戏”到本届“以人为本、牡丹为媒、文化为魂、扩大交流合作、推动科学发展”的牡丹文化节宗旨的变化,体现着河南人不断开拓创新、解放思想的精神;从花会最初接待200多万人次,到如今一届花会旅游创汇数千万美元,体现了河南人善于运作、勇于超越的风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商报》等媒体在报道中认为,今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洛阳市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的起步之年,以牡丹文化节为载体,深入挖掘牡丹文化的丰富内涵,对河南建设文化强省、洛阳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将发挥重大作用。

  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纷纷利用微博等形式,对牡丹文化节有关情况进行全景播报,方便网友及时获取准确、丰富的信息。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