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6版:国内·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馒头不查色素 暴露监管漏洞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4 月 14 日 星期    【打印】  
  食品安全专家说,尽管法律明文禁止,但由于着色效果好、成本低,一些不法企业在食品生产中违法使用人工色素,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馒头不查色素 暴露监管漏洞
□据 新华社
  盛禄公司随意使用制作馒头的各种添加剂。
  盛禄公司的部分生产器具污秽不堪。
  11日生产的馒头标注的却是4月12日。
  盛禄公司仓库中被封存的馒头。
  部分从超市回收的馒头堆在仓库一角。
  “用色素化妆的馒头,居然能够堂而皇之地摆上大超市的货架”,‘回炉’板鸭、‘染色’馒头,还有多少问题食品隐藏在我们身边”……上海多家超市销售违法使用色素的馒头被媒体曝光后,迅速引起公众的质疑。食品安全领域为何频频拉响警报,企业的道德底线和政府的监管力度都成为拷问的对象。

  ▲▲ “问题”企业为何“难发现”?

  大肆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位于上海市南大路380号。当记者12日上午来到这家食品企业实地采访时,厂区及周边环境着实令人震惊:

  盛禄公司租借的用于加工馒头、糕点的厂房周围,分布着多家机电、机械制造、服装生产企业,粉尘、污水随处可见;加工车间的走道、墙角有不少蜘蛛网,盛装原料、添加剂、过期产品的塑料筐随意堆放在地上,工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馒头、糕点生产加工,至今已有三四年。附近一家机械制造厂的员工对记者说,他刚来的时候,几乎不相信这里还有一家生产馒头的食品企业。

  据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的调查,这家企业在馒头生产过程中违法添加色素,将白面染色制成黄澄澄的玉米面馒头,并销售给多家超市。

  “人工色素本质上说是一种染料,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国内外对食品中的色素添加都严格管理,馒头、糕点中根本不允许使用人工色素。”原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所长、食品安全专家方有宗说,尽管法律明文禁止,但由于着色效果好、成本低,一些不法企业在食品生产中违法使用人工色素,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忻元庆坦言,监管部门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督和抽查,都要依据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而馒头的检测项目中并没有“色素”这一项。因为根据现行的标准,人工色素不应该出现在馒头中。

  方有宗认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长期以来“重终端抽查、轻过程监督”的弊病。他说:“照着标准抽检执行起来很简单,但要发现一种标准中根本不允许添加的物质,就像海底捞针;如果监管部门能够真正走进生产现场,‘问题’企业的发现不会如此困难。”

  ▲▲ 超市过期食品究竟谁来管

  相关部门的调查证实,除了违法使用色素,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还存在将回收的过期馒头重新用于原料、再次生产的行为。这些经过改头换面的“再生”馒头,也大多流入超市。

  事实上,国家工商总局2007年出台的《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早已明文规定,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超市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然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染色”馒头事件中涉及的华联超市杨新店店长丁志标对记者说,超市过期食品如何处理,取决于超市和供应商的协议。“对于即将过期的食品,我们通常会打折销售,如果超过保质期,一些供应商允许我们销毁;但我们公司与盛禄食品公司的约定,是积压过期退回厂方,超市不进行销毁。”

  一名工商执法人员也坦言,比较规范的企业会有销毁程序,并且记录台账,但不少超市还是把过期或者即将过期的食品退还给生产企业,至于这些食品是否销毁处理,就只能看企业的自觉性了。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刘普合指出,由于缺乏配套的监管措施和足够的监管力度,“明文规定”在操作中停留于“纸上约定”。文件是出台了,但过期食品重新流入市场的漏洞并没有真正被堵住。

  ▲▲ 食品安全篱笆如何扎得更紧

  上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12日公布了对“染色”馒头供货流向的初步调查结果,共涉及华联、联华、迪亚天天、物美等10家超市,其中不乏知名的大型连锁企业。为什么“染色”馒头、“再生”馒头能轻轻松松地溜进店堂,堂而皇之地上架销售?

  一家超市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规定,他们会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质量合格报告等证明文书,但大型超市经营的商品数以万计,如果有供应商刻意造假,可以说“防不胜防”。另一方面,国内超市多年来热衷于价格竞争,这也导致超市在选择供应商时,会偏重价格而忽视品质。

  “屡次食品安全问题都暴露出了同样的特点,即一个企业出现问题,消费者有可能放弃同类型所有的企业;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公众会质疑所有环节。”刘普合分析说,消费者对部分食品企业的信心、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能力的信心正不断受到冲击。如何把食品安全的篱笆扎得更紧?监管部门首先要改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整治模式,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构建起更加完善有力的监管体系,从源头上封堵漏洞,而不是被动地“亡羊补牢”。

  ■延伸阅读

  超市有人被厂家“买通”了?

  记者12日从广州一些大型超市的食品供应商处了解到,目前超市熟食柜存在的监管盲区或是造成“问题馒头”存在的关键。而有超市表示,出现这种问题,很可能是“内部人员被买通”。

  熟食柜有监管盲区

  “现在超市熟食柜大多是自主经营,也有的如上海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是将熟食柜承包给一些食品公司。而这正是当前商场存在的一个监管盲区。”广州多家大型超市的食品供应商告诉记者,“这些熟食柜内销售的产品由于不是预包装产品,质监部门不管,由工商部门监管,但工商部门毕竟不是专业的食品检测部门,在监管上未必就能准确到位。”

  那么,超市是否对这类商品进行监管呢?有食品供应商表示,对于承包出去的熟食柜,超市很难把控其食品质量安全。而在赢利模式上,超市是和这些熟食柜承包者联营扣点,也就是卖得多,超市就分得多。

  内部人员可能被买通

  广州一家大型超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出现“问题馒头”的原因很可能是超市有关键人员被买通。超市有专门人员到生产厂家考察,生产条件那么差,还能继续在超市大量销售,中间肯定有猫腻。 (据《羊城晚报》)

  司机因200元罚款捅出问题馒头

  公司老板等5名疑犯被刑拘

  13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吊销了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公司法人代表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公安部门依法刑事拘留。

  连日来,上海公安部门对涉嫌犯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法人代表叶维禄、销售经理徐剑明等5人依法刑事传唤。经审查,这5名犯罪嫌疑人分别交代了企业自2011年1月以来,违法生产、销售掺有违禁添加剂“柠檬黄”的“染色’馒头83716袋,共计334864只,价值20余万元。

  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销售经理表示,我们有一名司机因为200元的交通违法罚款,要求公司报销未果与公司发生了矛盾,他将此事捅了出去。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