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314线新疆库尔勒段孔雀河大桥,一座仅仅使用了13年的国道大桥,在发生部分路面垮塌后,当地部门竟对事故判断为“车流量增加”、“年久失修”。面对大桥“少年夭折”的事实,一句“年久失修”回答不了公众的追问,更成不了敷衍塞责的借口。
丰碑当传,耻辱足戒。在河北赵县,存世已约1400年的赵州桥令人敬佩;孔雀河大桥仅仅13岁,却险情不断,乃至垮塌。而近年来,类似孔雀河大桥这样的“短命工程”事故已有多起,在建筑技术水平大幅提高的当代,古今对比之间,绝非一个“汗颜”可以解释。
“短命”工程之害猛于虎,它不仅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更是对人类生命财产的亵渎和漠视。一个个不该有的工程项目垮塌,质量问题只是最浅显的表面,背后的责任和缘由更值得深究、问责。以孔雀河大桥为例,桥梁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和管理有无问题?建设过程是否偷工减料?有无违规腐败?社会和公众需要一个真正清晰的答案,更在等待一个严肃客观的问责结果。
痛定思痛之余,各地应立即全面排查桥梁质量,排除桥梁隐患,同时,更要下大力气从根源做起,防微杜渐,建立预防“短命工程”出现的有效机制,只有如此,方可避免下一座桥梁垮塌,防范悲剧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