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歼-10战机试飞员雷强大校接受记者采访。 |
| 公众参观歼-10战机展示机。 |
|
机长16.43米、机高5.43米、翼展9.75米,最大平飞表速每小时1350千米,被称为“空中猎鹰”的国产第三代战斗机歼-10,4月17日为新中国航空工业60周岁生日隆重献礼,第二次在成都飞机公司向公众开放。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2000余名观众近距离地和歼-10完成了一次“亲密接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级飞行员、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大校等也亮相活动现场,为数百名“航空迷”签名留念。
回忆
试飞前紧张得满脸通红
“歼-10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直到1998年3月23日才成功完成首飞,经历了10年试飞考验。”雷强回忆说,首飞当日天气并不理想,能见度勉强达到5公里,由于紧张而满脸通红的他看起来像喝醉了酒,脉搏更是跳到了152次。
当雷强深吸一口气走进机舱启动发动机以后,心里就完全平静了。17分钟后,“战鹰”安全着陆,首飞成功的雷强说了一句话:“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战斗机。”
提起试飞员和飞行员的区别,雷强说:“当我在部队还是一名飞行员的时候,一旦在空中遇到特殊情况,我只需要按照手册的规定进行处理,但是手册上的规定是试飞员用血的教训换来的。而作为一名试飞员,面对的通常是一架全新战机,我的工作就是探索战机的性能,并帮助设计者完善战机。”
他说,经过在全空军范围内反复筛选,有24人进入试飞员的考核。最终,仅有5人被确定为歼-10“首席试飞员小组”成员。
摸索
提出1000多处细节改进
在不少人眼中,试飞员是离天空最近的人,也是离死亡最近的人,因为每一次试飞都是“刀锋上的舞蹈”,他们的命运就是走钢丝。
目前,全球唯一现役的第四代战机(按俄罗斯划代为第五代)F-22,在试飞阶段就有两名试飞员丧生。在第三代战机的研制中,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战机均出现过多次坠机事故,而中国的国产三代战机歼-10在试飞中实现了“零伤亡”,创造了试飞史上的一个奇迹。
与老一代试飞员不同的是,雷强从飞机设计之初就开始介入,全程参与,共为歼-10提出1000多处细节改进。某种意义上,他也是飞机的“设计师”。“在试飞歼-10之前,我只要坐上飞机总有认识的东西,但是首次面对歼-10时,我完全傻眼了,60%以上基本都不认识。”雷强说,但通过一次次试验,他不但熟悉了歼-10,还“帮助”歼-10一步步走向完善。
感受
歼-10竟然如此敏捷
为了驾驭好歼-10,雷强攻读飞行理论,还坚持记录飞行心得。无论多忙,他都坚持学习英语,现在与外国试飞员交流时已没有语言障碍。面对被称为“死亡禁地”的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这一特大风险试飞科目,雷强也毅然选择挑战。在俄罗斯培训时,他还被称赞是“世界级的优秀试飞员”。雷强表示,从他1998年第一次驾驶歼-10起,到歼-10批量装备空军部队,他总共驾驶歼-10飞了1000多架次,而整个歼-10的试飞员队伍,大约只有10多个人达到这个水平。
对于歼-10的作战性能,雷强说,他第一次首飞做滚转时吓了一跳,飞机竟然如此敏捷,那是二代机做不到的。此外,歼-10可在80公里范围内发射导弹,作战半径超过1600公里,如果空中加油,还能够翻倍,以确保远至南沙的安全防卫。雷强说,装备歼-10以后,我国的战斗机就可以有效地夺取制空权,同时实现对地精确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