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河南商报》
4月20日,一场媒体云集的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办。
这场新闻发布会主题明确:核污水处理技术——催化生物陶项目落地发布会。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智勇博士代表其所在研究所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宣读了上述两家核权威机构出具的检测证书,其内容振奋人心。
据介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于2011年4月14日进行的检测报告显示,利用这种新材料过滤放射性高达185万贝克/升的碘-125废水,仅用5分钟的水力停留时间,放射性物质碘-125去除率就高达92%。
而将10克催化生物陶颗粒浸泡在放射性为12640贝克/升的碘-131的核废水中20分钟,可吸附固定高达99.97%的放射性物质碘-13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士、核物理学家经福谦院士说:“河南能研发出来这样的产品,这是急国家之所急,这是为世界做贡献,我很敬佩。”
研发了这种产品的是一个博士团队,其领军人物是催化生物陶技术、微鼻重金属过滤技术发明人,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河南天源环保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董良杰。
产品既成,有无竞争力?
在北京,该团队就99.97%的吸附率咨询上述两个科研机构的专家,专家告诉研发人员:“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顶尖的产品,没有之一。”
据董良杰介绍,目前这样的产品,天源公司已生产了10吨样品,随时可以使用。而该公司投资亿元建设的一条生产线已具备规模生产能力,近期即将投产。
“中国人有办法进行核污染的控制,这是我们想传递的信息。”董良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