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洛阳校友会部分会员在清华大学的牡丹园内合影留念。(清华大学洛阳校友会供图) |
|
百年的传承,百年的梦想,百年的追求,百年的企盼。昨日,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在上午10时开始的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来自洛阳市的15名清华校友应邀参加此次盛会,更多的洛阳清华校友则在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日子怀着激动的心情重回清华……
在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让我们重温这所百年名校与洛阳的动人故事。
1 洛阳牡丹,香飘清华园
昨日,在清华园内著名景点荷塘北岸的洛阳牡丹园里,6000多株牡丹飘香吐蕊,姹紫嫣红。来自全球的清华校友一边盛赞洛阳牡丹的雍容华贵,一边在牡丹丛中合影留念。
2006年,清华大学第十次全国及部分海外校友工作会议在洛阳召开,来自全国及海外的170多名清华校友代表会聚洛阳。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亲临会议。会上,洛阳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签订了科技合作战略协议,引进一批清华大学的高精尖科技项目。会议决定,由洛阳市政府为清华大学捐建牡丹园。
2008年,清华大学的牡丹园里迎来了洛阳市政府送的2008株牡丹;2009年,长期与清华大学有深入合作的洛阳市高新开发区为牡丹园送去了6株百年牡丹,寓意“六六大顺”,外加10株芍药,寓意“十全十美”;2010年,清华大学洛阳企业家同学会赠送的2000多株牡丹又入住牡丹园。于是,清华大学的牡丹园有了如今十余亩的规模。
眼下,走进牡丹园的人会有新的发现——除了国色天香的牡丹外,又多了一块约一人高、两吨多重的牡丹石。这块天然的牡丹石由偃师的清华校友、清华大学洛阳企业家同学会副会长王宏轩捐赠,于3月28日落户清华。
牡丹石正面写着“牡丹园”三个大字,背面则书有“洛阳牡丹甲天下”。
这块来自洛阳、代表着家乡人情谊的牡丹石,成为清华大学与洛阳情缘的又一见证。
2 清华学子,投身洛阳建设
罗士瑜、王德忱、胡长城……他们的名字,也许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熟悉,但是一拖、洛铜、洛轴这批“一五”期间落户洛阳、与洛阳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与这些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后来从青海搬迁过来的黎明化工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里也有不少清华毕业生,他们是这些工厂与科研机构的奠基人。他们中大多数人籍贯都不是洛阳的,但是,来自祖国各地的他们为了洛阳的建设鞠躬尽瘁,奉献一生,不少人到现在还在为科技进步与城市发展发光发热。
原市委书记王德忱曾在一拖工作近30年,他1954年就来到洛阳,参与了一拖的建设。王德忱曾于1959年~1962年在清华大学学习机械制造。这位已经年逾古稀的老人,因为身体原因而未能赴京。昨日,他在医院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王德忱说,尽管离开清华园已近半个世纪,但对培养自己的清华大学铭记于心,这次未能成行,他接连说了好几个“很遗憾”。
曾任黎明化工研究院副院长兼副总工程师的胡长城,今年已经83岁了。这位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的毕业生,老家在天津。胡长城说,他195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先在北京短暂工作,后来在沈阳的化工院工作10年;化工院搬到青海后,他在那里工作了16年;1983年他又跟随化工院搬到了洛阳。这位在航天推进剂方面作出很大贡献的老人说,在他半个多世纪的工作中,有一半时间都是在洛阳度过的,他早已经是个洛阳人了。
“母校教会了我做人做事,我所有的专业知识都是在母校打下的基础。母校很重视体育教育,我到现在身体还很好。”昨日,重回母校的胡长城在电话里激动地说。
同是清华校友的一拖铸锻公司副总经理李锋军,曾写有《清华学子在一拖》一文。该文写道,分配或调入一拖(含拖拉机研究所)的有近70名清华学子,从一拖的第一任总工程师罗士瑜到现在仍在一拖集团工作的清华学子,他们为一拖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原洛阳轴研所所长、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洛阳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罗继伟,是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博士。他1981年来到洛阳,在轴研所重要岗位工作,并带领研究所成功上市,轴研科技成为“河南科技第一股”。
“母校给了我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自强不息的精神,让我在事业中锐意进取。”尽管已经从清华毕业20多年,罗继伟说,他对母校的教诲至今仍记忆犹新。
洛阳留学生人员创业园主任、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张海朝,是清华大学洛阳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说,目前清华大学洛阳校友会有600多名校友,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奋斗在科研前线,不少人已经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业务骨干,为洛阳建设不遗余力。
1974年进入清华大学水利系的赵青山是洛阳人,目前担任洛阳大豫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他与爱人是大学同班同学,他们结为伉俪后,在洛阳工作生活了30多年。赵青山说,他时刻不忘在母校接受的教诲,长怀报国之心,扎扎实实在基层做事。他现在拥有个人发明专利23项,部分技术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仍希望为洛阳作更多的贡献。
洛铜集团原党委书记、清华大学洛阳校友会会长马荣振深有感触地说,洛阳有工业基地的优势,而清华大学洛阳校友会一直都在加强学校与洛阳的联系,让母校的科技优势转变为推动洛阳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3 清华有咱洛阳才俊
有不少洛阳人在清华大学教书育人,为这所名校更灿烂的明天辛勤耕耘。
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刘冰是伊川县人,曾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张海朝说,刘冰2001年曾来洛阳参加校友会,并欣然为洛阳清华校友题词。
1921年出生于洛阳市老城区的李恒德院士,也是在清华的洛阳人。他是中国工程院的首批院士,也是我国离子束物理冶金学的先驱者和我国核材料学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从美国回到中国,满腔热忱地投身于建设。1955年,他被分配到清华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过清华大学机械系核材料教研室主任、工程物理系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等职,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任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的孟至和,老家在偃师,1978年考上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在清华大学本硕连读后留校任教。
4月23日上午,记者与孟至和取得了联系。对于清华百年校庆这件盛事,身处其中的孟至和感受更深。他认为校庆不仅是对学校百年历史的总结和回顾,还有对下一个百年的规划和展望。“这不仅仅是一个庆典,还是一个对清华大学以及高等教育发展更好的谋划机会”。
4 根扎伊洛,梦回荷塘
昨日11时许,刚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完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张海朝和本报记者通话时仍十分激动。他说,各界杰出校友代表以及清华大学在校师生共计8000余人济济一堂,共同庆祝母校百年华诞,能有幸参与这一盛事,是极其宝贵与难忘的经历。
他说,这次从洛赴京的清华校友还为母校赠送了“根扎伊洛”与“梦回荷塘”两块牌匾,这两块牌匾代表了所有洛阳的清华毕业生的心声。
“已经离校半个世纪了,可重回母校的感觉依然亲切如昔。”昨日,徜徉在清华园的龙锐在电话里告诉记者。这位已经73岁的老人196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到洛阳工学院工作,后来担任院长,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为洛阳高等教育作贡献。
“每年清华校庆之际正好是牡丹盛开之时,这象征着富贵吉祥的花朵也是全体洛阳清华学子对母校的祝福。”马荣振动情地说,借用朱镕基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80周年之际的赠语来表达大家对母校的深情——“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
(本次采访感谢清华大学洛阳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海朝教授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