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前的龙门石窟。 |
|
现在的龙门石窟。
| |
“过去的龙门石窟,光秃秃的东、西两山,干涸的伊河水,哪儿能和现在的山清水秀比啊!”看了日本学者关野贞教授拍摄的龙门石窟的老照片,相信,不少老洛阳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
▲▲ 百年前:谁在为龙门石窟“美容”是个谜
“你看这张照片,充分说明关野贞先生20世纪到龙门石窟时,龙门石窟附近已经开始绿化。”研究关野贞先生拍摄的龙门石窟老照片时,龙门石窟研究所前所长刘景龙同志注意到关野贞先生拍摄的一张反映当年伊河河道绿化的照片。
在照片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尽管龙门西山上草木稀少,但卢舍那大佛正前方的伊河河道西侧种有三排树,树与树之间的距离相近,显然是人工种植的结果。
这张龙门石窟的老照片证明:龙门石窟的绿化、“美容”工作,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
西方谚语说:“一锹挖不成水井,一天盖不成罗马城。”龙门石窟的绿化工作,至少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刘景龙说,关野贞先生到龙门之前,到底谁在组织龙门石窟的绿化工作,并没明确的史料记载。
▲▲ 吴佩孚:发动群众绿化龙门东、西两山
第一次对龙门石窟周边进行大规模绿化,在吴佩孚主政洛阳的时期。
提起吴佩孚,不少人对他的印象恐怕是北洋军阀、北伐革命的对象。其实,作为民国时期的“儒帅”,吴佩孚的故事非常有传奇色彩。
吴佩孚(1874年~1939年),字子玉,山东蓬莱北沟吴家村人。1898年投淮军。1906年任北洋陆军曹锟部管带,颇得器重。后升任旅长。1917年7月,任讨逆军西路先锋,参加讨伐张勋复辟。1919年12月冯国璋病死,曹锟、吴佩孚继承了直系军阀首领的地位。北伐革命后,吴佩孚下野。“七七事变”后,吴佩孚坚决拒绝日本拉拢,决不当汉奸,1939年吴佩孚患牙病,在日本牙医刀下身亡。当时国民党政府追认其为“陆军一级上将”。
1920年,吴佩孚在洛阳修建西工兵营,在洛屯兵数十万,有“虎踞洛阳,统一中国”的雄心。他主政洛阳期间,注意到龙门石窟的绿化问题。为了发动当地老百姓在龙门石窟附近种树,他发布了一道命令:鼓励军民在东、西两山种树,当地老百姓,只要往东、西两山上担一担水,就奖励一块大洋。
一块大洋在当时可不算小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洛阳百姓绿化龙门形成热潮。
据刘景龙介绍,吴佩孚绿化龙门石窟时,种的主要是柏树。由于大面积浇水,柏树存活率很高。直到今天,人们还能看到当年种的柏树。
▲▲ 当代:“美容”力度大,“龙门山水”成一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门石窟的文物保护、周边绿化迎来了一个新阶段。
刘景龙回忆说,从1958年开始,各级人民政府,就发动各单位、各部门和各村群众,持续数十年在龙门东、西两山上义务植树。
2001年年底,龙门石窟段的伊河开始建坝蓄水。新建设的龙门二级水面橡胶坝工程位于一级橡胶坝下游约600米处,该工程对景区的河道进行了治理,对河两岸进行了绿化。自此,龙门石窟景区内,出现了700亩碧波荡漾的美景,迷人的“水上龙门”风光呈现在国内外游客面前。
“龙门石窟,不但是洛阳人的‘宝贝’,还是全中国人、全世界人的历史文化遗产。让龙门石窟变美,已经在过去的百年中基本实现。我们洛阳人应该让千年石窟永葆青春!”刘景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