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日,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巴士兵在交火地点附近警戒。 |
| 本·拉丹在阿伯塔巴德的藏身之处。 |
|
当地时间5月2日,美国《时代》周刊撰文称,在这次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的过程中,最大的功劳要记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头上。正是中情局对关键线索锲而不舍的追踪、面对大量情报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以及与军方共同制订出外科手术般精准的突袭计划,才使得美国特种兵在40分钟的午夜行动中终结了恐怖主义魔头。
“9·11”事件之后,“基地”领导人拉丹为了躲避美国的报复躲入地下。在过去的近10年时间里,他的行踪一直是西方情报界最想破解却总也无法回答的谜题。
这主要归功于拉丹多年养成的谨慎习惯,其身边人被禁止使用电脑或者电话,“基地”几乎所有的高级指挥官甚至核心头目也不清楚他到底在哪里。拉丹如果需要传递指令给手下,就派遣他的信使替他捎话。美国媒体的报道称,正是拉丹最信任的一名信使“一通无意识的电话,才将美国人带到了拉丹的家门口”。
曙光!水刑逼供,囚犯供出“神秘信使”
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不久,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的“基地”分子向中情局审讯人员交代,拉丹身边有名他很信赖的私人信使,名叫“阿布·艾哈迈德·库瓦提”。这个人物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
2003年3月,“9·11”恐怖袭击的主谋、“基地”三号人物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被逮捕。他在受审过程中反复强调库瓦提跟基地组织没有关系。
2004年,“基地”高级指挥官哈桑·古尔在伊拉克被捕。据他招供,库瓦提并非像哈立德说的那样无足轻重,而是组织中非常重要的人物,拉丹很多口信都是派他传达的。此外,这个库瓦提与取代落网的哈立德出任“基地”新三号人物的阿布·法拉杰·利比关系极为密切。
从古尔的口供中,中情局得到了这样的印象:追捕到库瓦提也许就能找到拉丹本人。“古尔的供词是关键的线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高官5月2日说。
这个推论在2005年5月“基地”三号人物利比落网后变得更加令人信服了。利比承认拉丹让他出任“基地”三号人物的口信是一名特使传来的,但他一听到库瓦提这个名字就立即否认,还胡乱编造个名字来指称那名传话的信使。利比的反应不但没有打消中情局的怀疑,反而让美国政府更加确信,这个库瓦提非常关键,利比和哈立德都在竭力保护他,使他不暴露。
美国政府官员承认,在逼迫哈立德和利比招供的过程中使用了包括水刑在内的“超常规审讯手段”。
突破!监听电话,锁定“诡异大屋”
中情局此后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才确定,这个库瓦提的真名为谢赫·阿布·艾哈迈德,他是一名出生在科威特的巴勒斯坦人。确定其真实身份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拉丹的这名信使跟主人一样下落不明,中情局的多条情报源均无法找到其行踪。
根据关塔那摩监狱的文件记录,一名被关押的“基地”中级指挥官曾告诉中情局艾哈迈德已经死亡。这名指挥官说,艾哈迈德在美军入侵阿富汗后北约的一次空袭中受伤,最后死在了他的怀里。由于无法确认艾哈迈德的行踪,中情局在这个时间点上无法证实这名中级指挥官的话,也搞不清楚那个“也许距离拉丹最近的信使”到底是死是活。
这个谜团终于在2010年夏天解开了,艾哈迈德的行踪被发现。美国情报人员在密切监视某个可疑人物时,无意间发现艾哈迈德给他打了一通电话。正是通过这通电话,美国人确认这名信使还活着,并确定了其基本位置。
2010年8月,中情局最终锁定了艾哈迈德和他兄弟两家人的住所——巴基斯坦东北部阿伯塔巴德镇的3层建筑群。阿伯塔巴德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以北几十公里处。
美国官员说,中情局情报人员一看到这幢房子就知道其中有问题。这座造于2005年的房屋处于一条狭窄泥泞小道的尽头,装有带刺铁丝网的外墙有18英尺高(约5.48米),内墙将整个建筑物分成多个部分,私密性极佳。房屋对外敞开的窗户极少,进入这座建筑需要通过两道安全门。
据当地居民反应,这座房屋的户主是一名行踪诡异的阿富汗人。此外,虽然造价100万美元,但房子里没有电话和互联网,这也十分可疑。中情局特工还发现,住在里面的人是焚烧垃圾,而不像其他居民将生活垃圾倾倒在屋外。
中情局的多个兄弟单位此时开始加入对这座“诡异大屋”的调查,比如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和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情报人员最后确认,这座3层的建筑里住着22个人,但不仅仅是艾哈迈德和他的兄弟两家人,还有另外一个神秘的家庭。
情报分析师怀疑里面藏有重要人物,就其规模和构成来看有可能就是拉丹。极为封闭的生活习惯、信使兄弟的背景和行为、这座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和设计都符合中情局专家对拉丹藏身之地的描述。拉丹和包括其最年轻的妻子在内的多名家人可能就生活在这里。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9月就知道了这座建筑的存在,但是中情局的分析师并没有绝对的把握确定住在屋里的人就是拉丹。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又从多个角度对掌握的情报进行仔细分析。在考虑了各种可能并找来不同的工作小组交叉论证后,他们认定再也没有人比拉丹住在这里的可能性更大。
中情局最终完成了送给白宫的情报评估,给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一名“具有重要价值的目标”住在这座由信使兄弟负责保卫的房子里的“可能性极大”;第二,住在里面的“很有可能”就是拉丹本人。
谨慎!封锁消息,
制订最佳行动方案
为了保密,美国没有将这个关键的情报跟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盟友分享,也自然不会跟被屡屡怀疑可能会走漏消息的巴基斯坦情报部门合作。
中情局局长帕内塔在2010年12月判断,所掌握的情报已经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可以进入制订行动计划的阶段。美国总统反恐高级顾问约翰·布伦南透露,情报人员当时非常自信,“他们心里有这样的声音:这次不一样,这次不一样。以此为基础,我们有了足够的理由采取行动”。
2011年2月,奥巴马开始和幕僚讨论追捕行动。美军原本的计划是派遣两架B2隐形轰炸机投弹将这座建筑变成废墟,这种做法对美军的威胁最小。
但该方案有致命的缺点:首先,这座建筑位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居民区,如果奥巴马下令空袭而拉丹根本不在屋内,这将给美国造成极其严重的外交难题;其次,就算奥巴马的判断是对的,摧毁这座建筑未必就能证明拉丹死了。因为投下炸弹后建筑物里的22人都将灰飞烟灭,没有DNA残留意味着没有证据。此外,轰炸可能连累附近的居民,导致无辜者丧生。
经过多次协调和讨论后,奥巴马最终确定了直升机突袭的方案,美国海豹突击队第六分队的24名成员被选中执行这次外科手术般的定向突袭。布伦南说:“总统必须仔细评估这些情报的意义,他最终作出了我认为在近几届总统中相当大胆的一项决定。”
突袭计划原本定在巴基斯坦当地时间4月30日深夜,但因为天气原因改到了5月1日深夜。午夜过后,两架美军直升机从巴基斯坦的贾拉拉巴德起飞,直奔阿伯塔巴德的目标建筑,一次震惊世界的军事行动开始了……
光荣: 曾经尴尬挫败,
如今扬眉吐气
《时代》周刊的文章称,在美国全国上下为拉丹之死欢呼雀跃时,中情局成为这场胜利的关键。确认拉丹信使的真实身份、追踪线索、评估在阿伯塔巴德行动的多种方案,中情局做得相当漂亮,赢得了一场“罕见的胜利”。
中情局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因未能及时从已经搜集到的情报中发现“基地”袭击计划而饱受诟病,多年抓捕拉丹未果更是让中情局脸面无光,美国圣诞节劫机未遂案也使美国情报业再度蒙羞。《时代》文章指出,只要拉丹没有被抓到,中情局就好像永远欠着美国民众一笔债。
2001年恐怖袭击发生时就任中情局局长的乔治·特尼特在2004年6月辞职,接替他的是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波特·戈斯,他在这个位置上只干了两年。在这段时间里,中情局的风头被新成立的国家情报局抢走,戈斯所受到的信任也比不过国家情报局首任局长内格罗蓬特。2006年,国家情报局副局长、空军中将迈克尔·海登从辞职的戈斯手中接过了中情局,一直干到民主党的奥巴马上台。
奥巴马就任后选择的中情局局长是克林顿时期的白宫办公厅主任帕内塔,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因为帕内塔之前并没有丰富的情报背景。但正是在这位“门外汉”的任内拉丹被击毙。
帕内塔将于今年6月底接替任职期满的罗伯特·盖茨出任美国新一届国防部长,届时奥巴马“点将”主管中情局的将是美国军界最闪耀的明星、驻阿富汗美军司令彼得雷乌斯。
美国各大媒体盛赞情报部门的辛勤工作为美国人民带来了历史性的胜利。布伦南表示:“将一条叫做‘基地’的毒蛇斩首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刻,美国的勇士们昨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在白宫东厅的讲话中,奥巴马用“美好的一天”来形容5月1日。这一天对美国中情局来说同样如此,这一天是他们的“光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