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全市2011年第一季度工作会召开,市委书记毛万春作题为“精神立市 实干为先”的讲话。他强调,弘扬“洛阳精神”,重点在于实干,难点在于攻坚,精髓在于转变。要大力弘扬“洛阳精神”,切实加快领导方式转变,真正把思路理清、把风气搞正、把作风搞实,全力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在中原经济区主战场上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
弘扬“洛阳精神”,重点在于实干
当今世界,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相互之间的竞争,既是硬实力、硬环境的竞争,更是软实力、软环境的竞争,而软实力、软环境的竞争和核心价值观的竞争,说到底是精神层面的竞赛,是理想信念的比拼,是凝聚力、向心力的较量,是人心向背的决战。基于此,我市在谋划“十二五”发展时,把精神立市战略确立为推进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的四个基本路径之一。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开展了提炼“洛阳精神”活动,经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了“洛阳精神”的表述语,即“包容开放、创业创新、实干争先、负重奋进”,基本反映出当前全市人民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全市人民精气神的集中体现,是洛阳能够有今天的根源,也是洛阳明天更美好的必然。“洛阳精神”的重点和灵魂在于 “实干”,就是要说实话、鼓实劲、做实事、求实效,就是实干精神。
实干,是洛阳发展的立市之本。新中国建立以来,洛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靠的是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实干精神促发展,实干精神成事业,实干精神得民心,实干精神兴洛阳。
实干,是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奋斗就会有困难,要克难就得靠实干。面对差距和难题,我们不能光说不练,更不能争论不休,必须坚持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真正把心思用在实干上,把劲头放在实干上。牢骚太盛,没有出路;奋起实干,才能攻坚。我们要铭记: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实干,是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的最佳路径。实干出实效,真干真见效。今年第一季度福民强市考评结果中,为什么一些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升降幅度那么大?为什么有的地方几项指标都排在末位?从主观和精神层面找原因,最主要的还在于工作的实干程度。扭转被动局面的根本出路,更在于振作精神、强化实干。
弘扬“洛阳精神”,难点在于攻坚
“洛阳精神”来自实践更要回归实践,源自工作更要推动工作。当前,我们要靠“洛阳精神”的大力弘扬,以知难而进、负重奋进的精神状态,继续打好“六加一攻坚战”。不仅今年要集中精力打,明年、后年还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持续打,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要靠弘扬“洛阳精神”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这是洛阳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要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示范带动要更有力。从5月份开始,每月要对副市级以上领导联系的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分类排队,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公布,进而发挥好领导抓示范项目的带动效应。二是产业集聚要更科学。产业集聚区没有固定模式,更不能千篇一律,关键是立足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无论是定位一产、二产、三产还是特色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融合发展,最终标准都要达到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投资强度最大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效益最大化。三是观摩点评要更给力。今后,每季度的工作会都要点评重大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每年4月底、10月底,全市要进行两次观摩点评,长期坚持,雷打不动,从而一以贯之、不断提升。
要靠弘扬“洛阳精神”打好经济转型攻坚战。这是洛阳持续发展、凤凰涅槃的必由之路。
按照省委书记卢展工在洛阳调研时提出的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四个带动”的要求,当前要重点做到“三抓”:一是抓质量、创品牌。要大力推进“质量兴市、品牌兴业”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在全国叫得响的洛阳品牌。二是抓融合、促创新。要依托洛阳的特色和优势,把产学研军融合发展、推进“洛阳制造”向“洛阳创造”转变,当成洛阳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三是抓环保、保底线。用危机倒逼、堵疏结合等机制,引导企业自愿转、主动转、加快转,实现企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群众满意“三赢”。实施群众期盼的碧水蓝天工程,是今年工作的底线之一,各县(市)区、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全面落实,今年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工作措施必须管用,失控必问责。
要靠弘扬“洛阳精神”打好机制转换攻坚战。这是洛阳企事业单位实现华丽转身、浴火重生的重大契机。
目前,全市上下对改革改制中“职工利益最大化、阳光透明操作、坚持一单位一策”等大原则已经形成共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主管部门的一些同志为了个人和小集团利益,敷衍改制、消极应付,已成为改革改制的“绊脚石”。市委、市政府重申“两个毫不动摇”:一是所有涉及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后,财政对该行业、该系统拨付经费的总量和增幅都不减少;二是对那些为了一己私利而抵制改革改制的,纪检监察部门、检察系统要调查其中的隐性腐败问题,组织部门要坚决做到“不换思想就换人”。
要靠弘扬“洛阳精神”打好城市提升攻坚战。这是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核心引擎、最大载体。
当前,要做到“四抓”:一是抓机遇。明年要举办的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洛阳城建综合提升的最大机遇,从现在起就要按照再上层次、再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全面做好各项筹备工作。要借助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高水平举办的平台,使“文化为魂、水系为韵、牡丹为媒、产城融合、带状发展、生态宜居”的城建定位得到初步显现。二是抓拆迁。城建提升关键在拆迁、难点在拆迁,但是我们改善民生的最大突破口更在拆迁。各县(市)区要认真借鉴先进经验,真正做到依法拆迁、和谐拆迁、阳光拆迁,确保实现搬迁群众、投资业主、政府规划“三满意”。三是抓经营。营销城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破解城建资金瓶颈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一把“金钥匙”。各地要结合各自实际,深学深究,大胆探索,杂糅百家,博采众长,系统消化,为我所用,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民生效益融为一体的综合效益最大化。四是抓城乡一体化。要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第一类是在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改造中进行的新型社区建设,要同步推进“三改”,即农民改市民、村委会改社区、村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从而一步到位实现城市化;第二类是在工业能够反哺农业、城市能够辐射农村的区域,要积极强力推进“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即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业就业、社会管理一体化;第三类是在有条件的区域,高起点实施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大力发展高档花卉苗木,形成“城在花丛中、花丛在城中”的现代田园生态城市格局。
要靠弘扬“洛阳精神”打好民生改善攻坚战。这是密切干群血肉联系的根本举措。
当前,要做到突出重点、培育特色、破解难题。突出重点,就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就是“民生经济”,要让民营经济成为洛阳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主力军”;培育特色,就是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把创业氛围造得更浓,把创业动力激得更活,把创业主体育得更多,引导包括下岗人员、复退军人等在内的各类群体创业致富,让全民创业成为弘扬“洛阳精神”的主旋律;破解难题,就是真正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民生难题,除了要继续破解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住房难等共性问题外,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个性问题,各主管领导、主管部门都要按照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的要求,主动办、及时办、办得好。
要靠弘扬“洛阳精神”打好环境创优攻坚战。这是提升洛阳软实力、打造洛阳软环境的关键所在。
当前,“环境创优年”活动已经进入查摆问题阶段,必须按照讲问题不讲成绩、讲主观不讲客观、讲自己不讲别人的“三讲精神”,用好公开、暗访、问责“三把利剑”,切实做到“四查”。一要查思想是否解放,看一看是否存在观念不够新、开拓意识不够强、视野不够宽等问题;二要查发展是否科学,看一看发展思路明不明、工作举措实不实、工作方法对不对;三要查为民是否到位,看一看是否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民谋福上,是应付上级、做表面文章还是重心下移、心系百姓;四要查效能是否提升,看一看“庸、懒、散、软”的症结在哪里,从而彻底根治。
要靠弘扬“洛阳精神”打好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攻坚战。这是洛阳的最大优势、最大特色、最大潜力,更是洛阳的最大品牌。
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策划,大力度投入、大手笔运作,靠运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与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有机结合,靠学习西安、无锡等地的先进经验,更要靠大力弘扬实干为先的“洛阳精神”,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力争后来者居上,再现洛阳“神都”风采。
(下转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