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1版:媒体·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菜价调控亟待走出“怪圈”
洛阳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5 月 6 日 星期    【打印】  
两头诉苦 中间喊冤
菜价调控亟待走出“怪圈”
□据 新华社
  “菜贱伤农”和“卖菜难”现象仍在持续。令人费解的是,市场上出现了菜农、市民“两头诉苦”,流通商“中间喊冤”的怪现象。针对这一轮菜价异动,原因众说纷纭:“供大于求”、“流通环节过多”、“成本增加”……记者在广东、浙江、北京等地采访发现,各种“表象”原因背后,菜价调控措施在部分地区执行“走偏”是重要的深层原因,“价高就压、价低就扶”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调控怪圈亟待打破。

  “两头诉苦、中间喊冤” 菜市怪现象为何产生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重点监测的18种蔬菜平均价格连续四周回落,累计下降21.1%。

  但记者在浙江、广东等地采访发现,在菜农对卖菜难、价格过低叫苦不迭的同时,市民却仍感“买菜贵”,而被认为“低进高出”赚取过高利润的流通商也大倒苦水。

  广东省徐闻县蔬菜种植大户李进权告诉记者,今年菜价波动十分异常,3月开始,蔬菜收购价一直下跌,现在韭菜、茄子一斤只卖两三毛,尖椒五六毛。杭州佳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施渭尧说:“种芦笋勉强持平,生菜、花菜一亩要亏六七百块。”

  然而,深圳爱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反映,今年蔬菜价格总体比去年高。一名正在买菜的市民说:“买菜今年每个月要比去年多支出100多块钱。”

  菜农、市民为何对蔬菜价格感受大不相同?是不是中间流通环节利润过高?批发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喊冤”。广州最大的蔬果批发市场批发商廖祥裕说,油费、运费上涨,各种成本增加,菜价却在下跌,今年是生意“最难做的一年”。

  浙江良渚蔬菜批发市场总经理章金生说:“我们一斤蔬菜的利润也就几分钱,最高不超过1毛,不少批发商都处于亏损状态。”

  记者调查发现,整个流通环节中,零售环节加价幅度最大,一般蔬菜每斤加价6毛至9毛,直接推高了菜价。但多名受访菜贩表示“赚不了多少钱”。杭州万寿亭菜市场蔬菜零售摊主方虹告诉记者,看上去零售加价幅度很大,但在销售过程中,每斤蔬菜损耗约30%,再扣除每年数万元的摊位费、水电费、卫生费以及油费,她和丈夫起早贪黑地干,一个月平均挣5000元左右,还没扣除房租800元、伙食费1000多元和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

  “两头诉苦、中间喊冤”——菜市为何出现这种按常理来说不该同时共存的怪现象?受访的菜农、流通商、基层干部、专家普遍认为,直接原因在于,一方面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导致供过于求,出现“卖菜难”、“卖价低”;另一方面,流通环节多且层层加码,税费、管理费、摊位费、批发市场车位费、损耗等负担重,运输、包装、人工等成本增加,使消费者未能感受到菜价明显下降。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地方调控为何总是“慢半拍”

  然而,在各种“表象”原因背后,一个被忽视的深层次问题在于,一些地方稳定菜价的调控通常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信息预警和指导明显“慢半拍”。

  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分析说,去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被民间称为“国四条”、“国十六条”等一系列针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措施,并就加强蔬菜重点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自给率、改善蔬菜流通设施条件、强化蔬菜信息体系建设等作出了系统规定。但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更多地选择了“短、平、快”的调控政策,将重点放在蔬菜种植扩大面积、提高自给率等量化目标上,而对流通体系改善、信息体系建设等长效机制重视程度不够。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认为:“因为扩大种植面积、提高自给率等措施容易实施,而且见效很快,同时也能显示出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而市场流通体系、信息体系等建设都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地方政府执行的时候,往往选择容易实施的措施执行。”

  “回顾一段时间以来的调控,不少地方政府的调控都是这种‘救火式’的被动调控,缺乏预警,不断在仓促的‘急就章’中来不及考虑长远效果,往往容易出现‘宏观调控微观操作’,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中。”汪一洋进一步分析说。

  长期研究政府管理政策的中山大学教授林江说:“客观地说,地方政府的调控措施大多都比市场‘慢半拍’,往往是出了问题才采取紧急措施。”

  多位受访的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这种对确保“菜园子”、稳定“菜篮子”缺乏长远考虑,简单采取“价高就压、价低就扶”的办法,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变被动为主动

  政府不能只当“救火队”

  针对当前“菜贱伤农”的问题,各地纷纷采取组织企业、超市采购蔬菜等措施来缓解。但打破“农民卖贱”、“市民买贵”怪圈,还需政府未雨绸缪在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方面做大量工作。

  林江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各地采取的措施是正确而必要的。但事实上,未雨绸缪地采取调控措施才是最佳的选择。

  “关键在于政府能够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机制,在这个机制下蔬菜能够顺畅地从‘田间’到‘餐桌’,并形成良性循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副院长孔英说。

  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政府应致力于建设高效灵敏的农产品产销信息搜集和发布体系,及时反映产地、销地的交易价格信息,强化对生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引导蔬菜生产者、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减少市场盲目性,避免蔬菜产销大起大落。

  同时,要改善蔬菜流通条件,缓解“低进高出”情况。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会副会长杨建华等人建议,应减免剥离流通环节的不合理收费,提高农贸市场公益性,合理规划、大量增设公益性菜市场,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低价出租,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

  有关专家还建议,由于菜农和一级批发商行情风险较大,而批发市场、终端零售商则利润受行情影响较小,因此应在两者之间通过签订长期稳定的购销协议等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并进一步推动合作社、农民联盟的组织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

  相关专家提示,此轮菜价大跌可能会带来下一轮的菜价大涨。主管部门要重视这一信息并对此进行调研摸底,有针对性地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