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大四学生小张接受讯问。
(新华社发) |
|
5月1日起,“醉驾入刑”正式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空前高度”的针对醉酒驾车的处罚获得网民一边倒的支持。
然而,在全国媒体、交管部门高密度的宣传下,各地依然曝出当地“醉驾入刑第一人”被查获的消息,从而再度在网上引发了“为何总有人敢铤而走险”、“醒(刑)酒是否会成为软法律”、“‘醉驾入刑’真能管住司机手中的酒杯吗”等疑问。
一问
网民:“为何总有人铤而走险?”
醉驾者:“我太天真了,侥幸认为自己没事儿。”
【网民质疑】
5月1日以来,“醉驾入刑”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当天零时4分,重庆一名男子因醉驾被查;零时25分左右,一名男子在南京被查出疑似醉驾,呼气式检测仪查出这名司机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醉驾标准;零时40分,另一名醉驾司机在成都落网;零时44分,一名内蒙古司机成为北京查获的“醉驾入刑第一人”……“为何总有人铤而走险?自己的生命自己应该上心。”网民“糊里糊涂的店小二”很有代表性地发出疑问。
【记者调查】
5月4日,记者在北京市交管部门见到了24岁的小张,一天前他还是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大四学生,而此时,他面临着被刑事拘留、拘役的严厉处罚。
5月3日晚,小张开车发生刮蹭事故。民警赶到现场后,对两车司机进行了酒精检测,经专业机构鉴定,小张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165毫克,超过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80毫克的醉酒驾车标准一倍多。
小张告诉记者,当天中午,他和老师、同学一起在学校里喝了几瓶啤酒,回到宿舍歇了几个小时后驾车出门。小张说:“我太天真了,侥幸认为自己没事儿。”
小张5月5日就要参加毕业考试了。“您别让我们学校知道行吗?我怕学校不让我毕业。”小张说。
提到小张,负责办理此案的民警都摇头叹息:“太可惜了,上了四年的大学,因为一时侥幸,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与小张相比,29岁的温学伟则付出了生命的代价。5月3日22时40分,温学伟驾车在北京市怀柔区发生侧滑事故,车体右侧与道路旁的灯杆相撞后,又撞上两名行人。事故造成一名行人当场死亡,温学伟和车内一名年仅19岁的乘客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过血液酒精含量检测,温学伟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175.7毫克,属于严重醉酒驾车。
二问
网民:“‘醉驾入刑’会成为一条软法律吗?”
警方:有严谨而完备的执法程序
【网民质疑】
在对严惩醉驾行为拍手称快的同时,网民不禁对交管部门执法的严谨性提出担忧。“我特别想知道酒精检测仪就那么准吗?交警手里那个小东西,吹一下就能决定人的命运?”网民“灰太狼家的NANA”问道。还有更多网民对交管部门能否严格执法表达了担心,网民“秋水长天”说:“‘醉驾入刑’会成为一条软法律吗?”
【记者调查】
“酒精检测仪只能进行初步检查。”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法制处处长赵继强告诉记者,为了确保醉酒驾车案件查处、办理过程的严谨性,交管部门已经制定了一整套必须严格执行的执法流程。
“交通民警在执法检查中,一旦发现当事人有饮酒嫌疑,首先用呼气式酒精检测仪检测,检测结果若达到醉酒标准,将由有资格的专业医疗机构立即抽血取证,并由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对血样进行检测,最终的处罚要依据专业鉴定机构的结论。”赵继强说。
同时,北京交管部门出台新措施,对每起交通事故的当事人进行现场酒精测试,一旦发现涉嫌醉酒驾车的,警方将立即抽血取证。
有网民问道:“对醉驾和饮酒驾车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加重了,会不会导致暴力抗法、闯卡行为增多?”
北京交管部门介绍,为了防止醉驾司机为逃避处罚而强行闯卡或暴力抗法,北京的一线交警在查处酒驾等严重违法行为时将配备阻车器、手铐、约束带等警用装备。“对于一些司机严重醉酒,不能保护自己,并有可能伤害他人的,民警将依法使用约束带等对他们进行约束。”赵继强说。
“交管部门对于涉酒行为将一直坚持‘零容忍、高压线’的态度,绝不动摇。”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新闻办主任张景春说。据统计,2006年12月,首都启动对酒驾“零容忍、高压线”的严查行动,3年半的时间里共查处酒后开车违法行为20万起,拘留醉驾司机1.4万人。
三问
网民:“醒(刑)酒能否持续有效?”
警方:尚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网民质疑】
面对各地连曝司机醉驾被拘的报道,众多网民都提出了类似的疑问:“‘醉驾入刑’真能管住司机手中的酒杯吗?”网民“丰三鸡”说:“光靠处罚是没法改变的,这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问题。就算明天醉驾直接枪毙也照样有醉酒开车的人!”
【记者调查】
“‘醉驾入刑’意味着,一旦醉酒驾车被查获,醉驾者将背上终身的污点,很多职业都对有‘前科’的人说‘不’。”北京市公安交管局负责人说,司机应该意识到严重性,从而主动告别酒杯。
但现实中的一些实际情况也让警方感到,单纯依靠法律的震慑还不足以杜绝酒驾现象。
首先是部分酒驾者仍然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
警方介绍,不少被查获的酒驾司机都盲目自信,很多人都会这样为自己开脱:“我家离得近,明天还要出门,喝这么点酒没事儿。”但事实上,法律是无情的,一旦被查获,再近的家,司机暂时都回不去了。
此外,酒文化的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在中国传统的酒文化中,“喝好”、“喝倒”才是“心诚”的表现,很多司机酒后驾车的原因或者是“朋友关系好,不喝不合适”,或者是“与上司、客户应酬,不得不喝”。
“实事求是地说,单靠‘醉驾入刑’这样的法律规定和交管部门的严查是很难杜绝酒驾、醉驾行为的。不可否认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一直存在,部分司机长期存在‘尊警不尊法’的观念,不从安全角度出发,只是琢磨着怎么能躲开交警的夜查。”北京交管部门一位负责人说。
就此,一名网民给出了建议:“媒体要加强宣传,媒体要‘禁播酒广告’,全面禁播烈酒广告。”网民“黄土地黑土地”则表示:“舆论应该改变‘喝好才是心诚’的道德观,形成全社会对醉酒的道德批判,尤其是要对那些使劲儿劝酒的人进行道德批判。”
■相关链接
北京“醉驾第一人”被依法吊销驾照
5月5日上午,北京“醉驾入刑”后受到刑事处罚的“第一人”——内蒙古司机李俊杰,在看守所里签收了公安行政处罚书。他因为醉驾行为被依法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
民警同时告知他,如不履行处罚决定,可以在60天内向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或者东城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李俊杰签字确认收到了行政处罚通知。
据介绍,在接受行政处罚后,李俊杰面临着被拘役一个月至六个月的刑事处罚。
5月1日零时44分,内蒙古司机李俊杰在北京市东城区被交通民警查获。经鉴定,李俊杰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每百毫升159.6毫克。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