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孩子,就从取消这“几道杠”开始。
——义务教育强调均衡,重在发掘孩子各方面的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平等的公民意识。而队牌体系貌似可起到促进学生力争上游的激励作用,却在无形中让学生形成等级和特权意识,与教育资源挂钩后更是出现各种畸形竞争,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形成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现实中,常有部分官员和老板家长关照学校老师,安排一个“二道杠”、”三道杠”给孩子当当,一个个学校,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官场”。(5月5日《南方周末》)
让“精神病人”徐武事件回到医学本身。
——武钢职工徐武,在因“精神病”被强制入院治疗4年后,近日从精神病院逃到千里之外的广州,但旋即又被跨省追回。非经法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剥夺他人的人身自由,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精神病人也是受法律保护的公民,对其强制收治同样必须通过严格程序,而不能在一种对公众、媒体和家属不透明的环境下进行。回到“徐武事件”上来,对于精神病的鉴定,我们应该回到医学本身,让精神病的强制收治遵循程序正义。(5月5日《人民日报》)
谁“偷”走了中国的中产阶层?
——不利于中产阶层成长的一个结构性因素,是特权阶层的存在。他们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方方面面,都享受着特殊的待遇。出于对特权的维护,他们不会有任何动力推动社会改革。特权阶层之外,还有一个属于少数人的富贵阶层,其所拥有的财富量,不容小觑。权贵阶层“偷”走了本该属于中产阶层的财富,也挤压着他们的生存空间。(5月6日《中国青年报》)
楼市调控不该针对首套房。
——楼市调控是艰难的博弈,甚至是决策者的自我革命。刚性需求购房者不是调控决策者,决策者中的某些人或是有钱买房者,或是拥有多套房产者,再加上官商勾结导致一部分决策者与开发商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试想决策者会轻易制定出有利于刚性需求购房者的政策吗?紧盯首套房并抑制“刚需”的信贷政策,只能使“刚需”购房者越来越买不起房,而且使房地产市场越来越恶化。因为投机者和炒房者无法支撑起健康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永远也离不开刚性需求购房者。(5月6日《中国青年报》)
明码标价真能让房价降下来吗?
——在宏观调控见不到“大效果”后,有关部门开始把眼睛转向“微观控制”。这一背景下,房价“明码标价令”就产生了,这让职能机构有了直接与房企面对面交锋的“接触点”。价格明码标价后,更有利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约谈”价格上涨。只是,计划经济式的“微观控制”,已经超出了市场经济所能容忍的“宏观调控”,对楼市的良性自我培育,并不见得是一剂良药。(5月7日《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