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小勇
7日,随着川剧《金子》在洛阳歌剧院落下帷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洛阳展演月”活动落下帷幕。
此次活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河南省文化厅和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作为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重要的文化活动,“展演月”期间,8部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作品,在洛集中演出,共演21场,几乎场场爆满。演出规格之高,密度之大,受众之多,在洛阳尚属首次。
据负责市场运作的洛阳盛世华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前人介绍,来洛演出的剧目代表了当代中国优秀的舞台艺术,前几年,洛阳不少公司都曾和这些剧目的剧组联系过,希望他们能来洛阳演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无法来洛。
他说,为了让这些剧目在洛阳上演,早在去年11月,相关部门就开始向文化部申请,工作人员两次进京联系,最终才争取到这些剧目来洛展演。
本次在洛展演的8部戏,都是首次在洛上演。
据悉,在挑选剧目时,活动主办方花了不少心思。高前人说,主办方在选择剧目时,尽可能地选择了在洛阳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剧目。同时,还综合考虑了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需求。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尽量扩大受众范围和剧目种类。
“最后选中的8台戏,既有经典的民族舞剧、京剧、话剧,也有地域风情浓厚的越剧、川剧,同时还有儿童喜爱的木偶剧和儿童剧,是比较全面的。”高前人说。
事实证明,此次展演活动十分成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还对提升牡丹文化节的文化内涵起到了积极作用。”高前人说。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市民看到这些剧目,这次展演的费用由政府主导补贴、社会赞助和市场运作三部分组成。
为满足退休工人的需求,话剧《父亲》上演时,主办方还专门邀请曾获得劳动模范称号(或“五一”劳动奖章)的退休职工去观看。
除了票价对市民优惠外,本次参演剧目的院团对这次展演也十分重视,大部分院团都派出了最强的演员阵容,共有9名“梅花奖”得主登上了洛阳的舞台。
■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洛阳展演月”活动中,在洛演出的剧目有: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父亲》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越剧《五女拜寿》
甘肃省歌舞剧院的舞剧《丝路花雨》
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剧团的木偶剧《火焰山》
兰州大剧院的舞剧《大梦敦煌》
北京京剧院的京剧《三打陶三春》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剧《马兰花》
重庆市川剧院的川剧《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