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写牡丹,“做工”非常细,仿若工笔画家,丝丝入扣,笔笔细微。
王建这名字很常见,你在中州路上走一遭,说不定就能碰到好几个叫王建的人——不过,我今天说的这个王建可不简单,他是大名鼎鼎的中唐诗人,祖籍颍川(今属许昌市),出身寒门,20岁时与张籍相识,一道求学,后“从军走马十三年”,北至幽州,南至荆州,写了不少军旅诗。离开军队后,他寓居咸阳乡间,生活贫困,“终日忧衣食”,年龄很大了,才“白发初为吏”,最后出任陕州司马。
在长安时,王建与张籍、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交往,在诗坛上很活跃。他的成就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他和张籍都写乐府诗,后世称“张王乐府”;第二,他写有《宫词100首》(其实就是100首七律诗),开创了这种大组诗形式。
王建写诗讲究技巧,对仗工整,不乏精言妙句,这些特点在他的牡丹诗里有很好的体现。
先看他写的《题所赁宅牡丹花》: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焦。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这首诗主要写赏花人的心理变化:第一眼看到牡丹妖娆妩媚,竟有些害怕,觉得那花朵是女妖所化;再看第二眼,发现这花真的很漂亮,颜色很丰富,于是心生喜悦,愿春风把它留住,烈日不要把它晒焦。
先是惊艳,接着细看,然后喜欢,最后祈愿,这种心理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牡丹征服赏花人的过程。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牡丹飘零的怜惜之心,愿收取残花以作香燃,以示不舍。这一连串的心理刻画很细腻,富有艺术感染力。
再看他的《同于汝锡赏白牡丹》:
晓日花初吐,春寒白未凝。月光裁不得,苏合点难胜。柔腻沾云叶,新鲜掩鹤膺。统心黄倒晕,侧茎紫重稜。乍敛看如睡,初开问欲应。并香幽蕙死,比艳美人憎。价数千金贵,形相两眼疼。自知颜色好,愁被彩光凌。
这首诗的题目有点怪,过去我市一些出版物把它写作《同于汝陽赏白牡丹》,盖因我市有汝阳县,遂误以“汝锡”为“汝陽”——今天在此特意纠正。
诗的大意是:春日清晨,白牡丹含苞待放,如月光一样皎洁,像奶酪一样白嫩。白牡丹温润如白云,鲜亮似鹤羽,形状和花色千变万化,敛起花瓣时就像安静入睡,展开花瓣时又像随时准备回答你的问题。蕙的芳香比不上白牡丹,美人也怕和它比艳。白牡丹身价很高,看牡丹就像看金银,端详久了会两眼发疼。它知道自己生得美丽,常担心会被彩光妒忌、侵凌。
这首诗前面主要写白牡丹的品性和神韵,最后两句揭示全诗主题,指出美好的事物容易遭受忌妒的现实,写法深刻、细腻,感情十分真挚。
王建喜欢以拟人的手法写牡丹的喜悦和忧伤,这和他的经历大有关系。王建是大历年间进士,科举之路还算顺畅,但他晚年孤独,生活清苦,常接近下层人民,深知民间疾苦,所以即使写这样的咏花诗,也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
他还有一首《赏牡丹》: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好和熏御服,堪画入宫图。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诗的大意是:名贵的牡丹开满皇都,又香又艳。它的香气可以用来熏帝王的衣服,它的姿容可以绘入宫阙画图。日暮时分,牡丹的娇态仿佛新娘,萎靡时,牡丹的花容又像面对病夫的少妇。赏花的人啊,你应懂得这个道理,赏花一定要及时,因为花开也就一刹那工夫!
除了以上几首,王建还有两首涉及牡丹的诗,其一题为《闲说》:
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
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
歌头舞遍回回别,鬓样眉心日日新。
鼓动六街骑马出,相逢总是学狂人。
其二题为《长安春游》:
骑马傍闲坊,新衣著雨香。桃花红粉醉,柳树白云狂。不觉愁春去,何曾得日长。牡丹相次发,城里又须忙。
王建的其他诗作中,也有涉及牡丹的诗句,如“一样金盘五千面,红酥点出牡丹花”、“为逢好日先移入,续向街西索牡丹”、“牡丹移向苑中栽,尽是藩方进入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