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话
有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说鬼话。”这里所说的“鬼话”,并不是侮辱温州人的意思。
据说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各部队之间联系时,出于保密需要,经常派两个温州人,进行电话或者步话机联系。日本鬼子的情报部门总是翻译不出这发音极其复杂的温州话,可以说当时的温州人就像美国大片中的“风语者”一样,为抗战胜利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温州话有多么难懂。
难懂指数10,上口指数1。
广东话
广东话现在流传甚广,很多人都会说几句简单的广东话。广东话排名第二的原因是,广东话不只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还有自己的文字,而且广州的公交车上都是先用广东话再用普通话进行报站的,有些广东人包括香港人甚至听不懂普通话。这足以说明广东话与普通话的差别之大,而且广东人很善于保护自己的方言,只要有可能,他们都会尽量使用自己的方言。
难懂指数9.5,上口指数3。
闽南话
闽南话的适用范围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越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的是台湾,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流行近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
没有语言天赋的人,即使在福建生活一辈子,也可能听不懂闽南话,闽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种方言。
难懂指数9,上口指数3。
苏州话
苏州话体现了浓浓的古意和一种书卷气。苏州人说“不”为“弗”,句子结尾的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人们听见苏州话会有一种亲切感。
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同属吴方言的其他几种方言,都不如苏州话温软。
有句俗话说,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也不听宁波人说话,充分说明了苏州话“软”的特点。苏州话音调好听,但意思难懂,学起来也很困难。
难懂指数8,上口指数4。
上海话
笔者来上海两年了,至今只能听懂几句上海话,只会说“侬好”、“阿拉”几个最基本的“上海单词”。上海话和浙江的杭州话以及宁波话多少有些相似的地方,但上海话还是比较好听的。
难懂指数7.5,上口指数6。
陕西话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相传汉字为“文字初祖”仓颉所创造。仓颉是陕西宝鸡人,出生于五帝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了,所以陕西方言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种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的真情实感。
陕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意思不同。
难懂指数6.5,上口指数6。
长沙话
长沙是湖南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因此,长沙话从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响,与普通话距离较小。
长沙话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5%,因此,它在汉语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湖南是个出伟人的地方,湖南方言在全国的影响也较大。
难懂指数6,上口指数6。
四川话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与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的特点,以语音方面的差异为最大。
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四川人口众多,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让很多人熟知。只要语速不过快,四川话基本上大家都能够听懂。
难懂指数5,上口指数6。
山东话
山东胶东半岛地区方言发音与东北的大连话接近,一般人都能够听得懂,但要是到了潍坊等内陆城市,其方言就有些晦涩难懂了。
山东话因其独特的发音总是让人觉得很土,但是听时间长了就会感受到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别忘了当年孔子、孟子说的也都是山东话啊!
难懂指数4,上口指数7。
天津话
天津话可以说从骨子里就透着天津人的幽默,相声艺术经常使用天津话,以达到更好的搞笑效果。天津话基本上没有让人听不懂的字词,但是由于天津话的音调与普通话差别很大,要是语速过快,还是让人听不懂。
难懂指数3,上口指数7。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