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丢物又丢人 | |
故宫博物院近来祸不单行,刚刚因为展品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盗却不曾察觉,被媒体和公众强烈质疑其安保设施太不严密。转眼之间又因盗窃案迅速告破,院方给警方送锦旗又出现错字,被质疑其管理者文化素养太低。
故宫这个“错字门”错得实在有点儿离谱,一面锦旗,开头一个字就错了,把“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中的“捍”写成了“撼动”的“撼”。
不小心写错字,表示歉意也就罢了,可故宫的“相关负责人”偏偏站出来公开辩解,说“撼”字没有错,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的用法一样。这就不免“越抹越黑”,受到媒体和公众的一致声讨、揶揄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目前本该有文化却常常显出很没文化而经常用错字的单位,实在不止故宫一家,几乎算得上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我认为,凡是与文化相关的部门和行业,都该以故宫的“错字门”为鉴,举一反三进行“自省”才是。
当今不少报刊及影视作品,不注意区分语助词“的”、“地”、“得”。这在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文字规范化历
史中是很罕见的,给人的感觉好像倒退回几百年前《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那种古代白话文的使用状态了。
此外,节目主持人、影视演员、歌星及谈话节目的嘉宾,不时会冒出诸如“粗矿”(粗犷)、“按奈不住”(按捺不住)之类的说法,或者把“燕京”、“燕山”、“燕国”的平声字“燕”念成去声的“雁”,把“间接”、“间隔”、“间断”的去声字“间”,念成平声的“尖”,等等,似乎人们都是见惯不怪了。如今较为流行的出错,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以盲目跟风港台同行的错字和似是而非的读音为时尚。
比如,在以普通话为代表的现代汉语里使用已久、以读平声的“说”字为基调的“说服”、“说辞”、“说客”等词儿,近年来影视界的文化人总爱效仿港台同行一种非古非今的读音,硬将其说成是连自己都觉得别扭的“睡服”、“睡辞”、“睡客”。只是由于通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直到最新修订的第五版都仍按老规矩在注音,极个别“顽固分子”才没有去跟这个风。
单是为了模仿王力宏的原汁原味唱《龙的传人》,去按人家的发音唱成“嚓的名字叫中国”,这倒不难理解;唱我们自己创作的新歌,也非得“嚓”声不断,就有点儿让人搞不懂了。(新浪博客
邓遂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