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1版:县域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文翰千古事 墨宝不独香
导读
寺上村里清垃圾 悉数倒进三贤河
这“怪草”到底叫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5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文翰千古事 墨宝不独香
□记者 邓超 通讯员 郭建立 高翔 文/图
  新安县小学生书法比赛现场
  陈花容书法作品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是我国一门古老的艺术。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书法被定义为“有法度的高级艺术”,其拥趸多为达官贵人、名人雅士。

  然而,书法艺术在我市的偃师市、新安县,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偃师、新安两地,几乎家家有书案、处处留墨香。探寻这两个“书法之乡”的发展奥秘,会得出一个结论:一种艺术,只有深植于普通民众中,才能获得不竭的生命力。

  ●地点:偃师市、新安县

  ●称号:中国书法之乡

  ●获得时间:

  2008年6月、2009年10月

  ●授奖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

  ●特点:从城市到农村,从厂矿到学校,“人人练书法,家家挂书法”的情景随处可见。这两地,书法名家辈出,书法艺术真正发展成为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大众文艺活动。

  1 渊源:历史遗存是永远的滋养

  偃师城里,有两个书法艺术场馆,一古一今,交相辉映:“今”,是始建于2005年的张海书法艺术馆;“古”,是位于商城博物馆大殿北侧、占地7600平方米的石刻艺术长廊。

  石刻艺术长廊里,历朝历代的书法瑰宝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当地出土的300余方石刻碑志中,有蔡邕、张旭、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真迹,中国数千年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在这里得到了集中展示。偃师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振东说:“在本地书法研习者心目中,这里就是一座神圣殿堂。”

  这种对书法艺术历史遗存的珍爱,我们在新安县也感受到了。

  千唐志斋,位于新安县铁门镇西北隅。这里是我国最大的墓志铭博物馆,收集了自西晋以来的墓志石刻1400余件。如此丰富的墓志,不但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也是可供人研究古人翰墨文章、体味古人笔法的书法艺术宝库。

  到偃师和新安考察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都会“嫉妒”两地在研究书法艺术上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量的书法艺术历史遗存,既给当地书家们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又为他们理清书法艺术脉络、获取灵感提供了条件。

  新安县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游丰伟感叹道:“我们在这些古碑中尽情地汲取营养,感受古代书法大家的气息。这些书法遗存,为大家提供了借鉴和启发,提供了不竭的求新动力!”

  2 普及:基层遍地开花,书法获得不竭生命力

  丰富的书法遗存,如果只放在博物馆里供人欣赏,未免太可惜。在偃师和新安两地的书法研习者看来,让书法艺术走入百姓生活,才能赋予这一悠久的艺术形式新的生命。

  向乡村、学校、企业延伸,以活动促发展,以展览促提高——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偃师、新安两个坐拥中国书法艺术宝库的地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样的发展之路。

  书法艺术的“火种”,开始呈燎原之势。

  偃师于1985年成立书法家协会,十几年间,将分会设到了翟镇、山化、首阳山等乡镇。另外,偃师市书法家协会还成立了老年、市直、电力等分会。

  从2006年至今,每年4月举行的偃师市西亳文化艺术节上,都有这样一项活动——千人书画大赛。大赛上,每个乡镇、每个学校都派出代表队,书法爱好者们现场挥毫泼墨,交流切磋。

  新安县书协于1995年成立,目前也已将分会设到了县里的每个乡镇,发展书法研习者近万人。

  为了普及书法艺术,身为国家级、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书法家们,会经常来到县里的各中小学,举行义务书法培训活动。新安县的紫苑小学、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都成了书法特色学校。学习书法的热潮,席卷新安城乡,经久不衰。

  3 发展:真诚的交流,光大了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之乡”,在我市的偃师和新安“花开两朵”。近年来,两地都以此为平台,推广、宣传书法艺术和地方形象。

  “荣誉来了,有的人可能担心我们会盲目自大、固步自封。其实,研习书法的人要想取得更大进步,会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偃师市书协主席王振东说。

  在偃师和新安,存在各种形式的书法沙龙。

  2004年,新安书法家张焉如在家中创办“千唐志斋书法沙龙”。参加沙龙的,多是热爱书法艺术的农村群众。沙龙每月聚会一次,大家带着各自的作品来到张焉如家中,不论辈分高低、资历深浅,相互品评,畅所欲言。2009年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一等奖获得者陈花容,就是从这个沙龙中走出来的。

  “在沙龙里,听到的往往是对作品的批评。我们知道,批评比赞扬更能促使一个人进步。”新安县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游丰伟说。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