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4日,网友“正统2012”在网上发帖,呼吁关注洛阳的交通秩序,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该帖的主要内容如下(文字略有改动)——
交通是整个城市综合素质的体现。“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的交通秩序和上海、西安节会期间的有不小差距。差距的形成有以下原因:
1.制度缺失。尤其对造成交通事故比例很大的电动车,洛阳市竟然没有具体的管理办法,交警无从执法。建议尽快制定相关条例。
2.责任不明确。交警除了用电子眼执法,查违章停车、酒驾,就是在每个十字路口站岗。实际上堵车都是在距离路口50米到100米左右的地方,为什么不可以搞点“提前量”呢?协警能不能由一个正式民警带队,3人到4人一组,进行网格化执法呢?对电动车、自行车、行人的违章可否由各个区负责,也纳入绩效管理呢?
3.基础设施落后。这个改善很缓慢,但在目前条件下,可以学学郑州,采用物理隔离。中州中路百货楼前、王府井前,隔离了以后效果不是很好嘛。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中间又开个口子,人为增加人车亲密接触的机会呢?建议大量使用隔离带,特别是中州路全段、解放路全段、王城大道中州路口至九都路口段。另外,各右转向辅助路也应完全隔离,但除了右转辅助道一小节外,其他非机动车道都不应成为机动车辅道,要还路于民。
4.加强停车管理。除了收费,还能做点别的吗?
5.加强特种车、特权车管理。特别不想白天听笛声,夜里照样闻笛声。
希望洛阳别成为“堵城”、“乱城”,别丢了咱洛阳人的脸。
该帖从关心城市形象和管理的角度出发,道出了许多市民都有的出行不畅、遭遇堵车的烦恼,提出了一些改善交通秩序的方法和建议。
亲爱的读者,您有何疏堵良策、治堵建议?洛阳哪些地段、哪些路口堵得比较厉害?哪些时段容易堵?请拨打66778866告诉我们。本报将推出系列报道,为洛阳疏堵、治堵提供舆论支持。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