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书鼎为邻居老太太修理缝纫机。 |
|
他叫王书鼎,家住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险峰社区,是这里家喻户晓的“修理匠”。71岁的他个子不高,身体微胖,成天笑眯眯的,衣兜里总是装着他的“必备武器”——一把小扳手和一把平口螺丝刀。
在军营练就好手艺
他是一名转业军人,在部队时,主管服装等物资的发放工作。业余时间,他常用缝纫机为连队的战士们缝补衣服。因此,他对缝纫机的维修非常了解。
1965年,王书鼎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地处关林辖区的河南省地质探矿三队的机关行政科工作。在部队做惯了后勤服务的他,时常想起给战士们缝补衣服的场景。“我要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在俺们的社区发扬下去,继续为大家服务。”王书鼎说,从那时起,一把小扳手和一把螺丝刀,就成了他的随身“必备武器”。
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王书鼎的老伴在17年前就因病去世了,至今独身的他心甘情愿为大家当义务“修理匠”。这个会修缝纫机的人,成了当地的“名人”。
在险峰社区,有不少退休老人和下岗职工用缝纫机做鞋垫,到夜市上出售。46年来,他们以及附近的刘富村、关林村等几十个村庄的居民都享受过王书鼎的义务服务。甚至连周边县区以及郑州中牟、平顶山汝州等地的人也来找他修缝纫机。
其中,受益最多的是他的邻居钟石有、丁丙乾两家,他们站在窗口一喊“老王,缝纫机又坏了”,王书鼎便立马上门服务。
多年来,邻居们的缝纫机几乎被王书鼎“免费承包了”。有时王书鼎走亲戚,他们宁可不做活,也要等他回来。他们说:“老王修缝纫机一分钱也不要,而且修得特别耐心、细致,又不怕麻烦,俺们最放心!”
抢了别人生意,有人“挖”他
我们注意到,在险峰社区的楼道里有不少“专业修理缝纫机”的广告,每修一次10元、20元甚至更多,这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花销了。
“自从知道王老弟会修缝纫机,我就再也没为此花过钱。”78岁的李老太太说,除了修缝纫机,他还会帮大伙儿修门锁、电灯以及一些小家电等。
王书鼎说,他也接到过不少“猎头”的电话,对方称可以给他高工资,还有人打电话“威胁”他,叫他不要抢生意。
去年春天,他到伊川帮人修缝纫机。当地有一名40多岁的男子,平日专靠偷换缝纫机零部件赚“黑心钱”。他找到王书鼎,要出每月3000元的工资,让王书鼎跟着他一起“发大财”。王书鼎坚定地拒绝道:“我从来不干昧良心的事,不赚‘昧心钱’。”
46年来,王书鼎怀着“能为大家做点好事”的朴素情感,帮过的人不计其数,他坚定地说,只要乡邻们需要,他会永远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