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玺 |
|
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有一位能和数控机床流利“对话”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于玺。他不仅是中信重工的“首席员工”,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拼创新,重大项目显身手
我们走进车间的时候,33岁的于玺正和同事一起在操作台前忙碌。眼前这台世界最先进的6.5×18米数控龙门镗铣床就是他和同事们“战斗”的平台。
在这台世界重机行业中稀有的重型数控设备上,1.85万吨油压机的10个关键零件中的7个,都在这里加工完成。“国外的标准和制图习惯与我们有很大差异。”于玺说,刚开始他们面临着极大挑战,但他们顶住了压力,安装一次成功,顺利投产。
而在加工4.3米宽厚板轧机机架过程中,由于零件超宽超大,控制尺寸公差就成了首要难题。于玺考虑,直接切削,很难保证精度,但是如果能多次测量,变一次切削为多次切削,这样的精确度就会更高。事实证明,他们创新的加工方法十分成功。
于玺说,由于每天的加工任务都不一样,他们必须在加工方法上有突破、有创新,在他们的机床上,既没有固定套路,也没有固定模式。
2007年至2010年,于玺率领机床全体员工连续4年大幅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其1年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机床3年的额定工作量。
勤钻研,机床成了他的“兵”
熟悉于玺的人都知道,原先他只是一名技校生,学历并不高,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也不多,但他自学了本科,熟练掌握了编程语言,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控机床操作技术。
2006年,于玺首次接触数控机床,就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6.5×18米数控龙门镗铣床。“只能拼了!”用于玺的话说,在对数控机床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他成天都跟机器“泡”在一起,研究操作方法。那时,于玺刚结婚没多久,每天7点30分准时出门,晚上不过11点回不了家,妻子说他“成天见不着人”,只有逢年过节,他才能和父母见上一面说说话。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3个月后于玺就学会了操作数控机床,9个月后达到了熟练程度。
工作压力大又辛苦,但于玺想得很开。他常对别人说:“干啥不苦?”于玺告诉我们,工作是乐趣而不是负担,“我们的工作就好比是一种探险,它总会抛给你一些难题,让你不停地动脑、琢磨,研究出新的加工方法,体会到创新带来的成就感”。
凭借着一股韧劲,数控机床成了于玺的一个“兵”。他用自己的智慧,让机器按照他的意志干活。
重学习,科技路上无止境
28岁时,于玺被誉为中信重工公司的“宝贵财富”;29岁时,他又成为公司“首席员工”,也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首席员工”;今年,他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荣誉,他平静地说,荣誉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人不能忘了前进。
在于玺看来,科技在发展,新时代的工人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不断学习。看书,上网,听讲座,这些都是他提高自己的途径。现在的他,每天下班之后还要上2个小时课,学习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于玺非常注重同事间的学习交流。确定加工方法前,他总会与同事进行大量的讨论,力求加工方法达到最优。“一个人,不可能每件事都考虑得周全,与人交流,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会让自己受益良多。”于玺说。
于玺还致力建设学习研究型班组。他要求每一名班组成员都要制订周密的学习培训计划;建立员工学习制度和措施,鼓励大家自学和在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