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马上就要到来了,银行理财市场又一次“硝烟四起”。为了争夺客户、吸引资金,各类高收益理财产品在近期层出不穷。假日理财概念再度火爆的背后,精明的投资者该如何把握这次机遇呢?
高收益产品再现
“最近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确实比上一周有所上涨,而且普遍要比之前高出0.1个至0.2个百分点。”一位理财师告诉记者。而据记者了解,近期市场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确实节节攀升,大有超越春节期间理财产品的态势。
此外,在端午小长假这一节点,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也悄然增加。
业内人士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日均存贷比考核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月末的揽存效应原本就明显。而短期资金拆借以及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是银行通用的资金调用手段,近期理财产品的短期化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短期化特征明显
针对端午小长假推出的假日理财产品,都属于短期产品,期限在2天至14天不等,收益也因为投资标的各异而不尽相同。如农业银行推出的2011年第1256期端午假日专享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为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
“目前,市场上1个月至3个月的产品占据了绝对的主流,而且大多是固定收益类品种。”有关人士指出,“相对而言,这类期限的理财产品流动性好,而且收益稳定、风险小,所以特别受投资者欢迎。”
“隐形”风险不可小觑
一直以来,很多投资者在选购理财产品的时候,都有一种“收益率至上”的心态,哪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就选择哪款。事实上,做个“数字买家”并不是个好选择。银行理财专家提醒,理财产品公布的都是最高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因此若仅仅被所谓的最高预期收益率迷惑,忽视其他风险,导致投资失败则得不偿失。
有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现在的理财产品,其实都有一段募集期。也就是说,一款产品的销售期若是5月30日至6月1日,可能正式的起息日是6月5日。而该产品到期时,也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清算,在这一段资金的“真空期”内,投资者只能获得活期存款收益。因此,这也是此前不少媒体曝光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惊天秘密”。所以,作为一种“隐形”风险,理财产品的这一特质不可小觑。投资者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必须搞清楚这其中大致需要多长时间,然后结合自己的资金需求来确定是否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