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2版:洛阳·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亿元善款,再塑千年“洛学”盛景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6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北宋旷世大儒程颐、程颢创立的“洛学”,影响中国历史近千年。两年后,一座占地300余亩的程林文化园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亿元善款,再塑千年“洛学”盛景
□记者 邓超 实习生 丁丽娜 文/图
  程林文化园效果图
  程园现在的大门
  程颐,被后世尊称为伊川先生。这是他的墓。
  程园神道旁的石像
  位于伊川县西郊的荆山公园,是当地人喜爱的休闲散步之处。荆山脚下,有一座墓园,园内古柏参天,墓园的主人是两位先贤,他们的思想影响了中国近千年。如今,一位民营企业家慷慨捐资1亿多元,即将让这座寂寥已久的墓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1  【背景】 创立“洛学”,两位旷世大儒长眠于此

  1032年和1033年,湖北黄陂县尉程珦家先后添了两位公子。两个孩子天资聪颖,程珦特意请来当时的大学者周敦颐做他们的老师。

  程珦当时恐怕没有料到,这两个孩子后来会被宋、元、明、清四朝统治者推崇,成为影响中国封建社会近千年的大人物。

  这两兄弟,哥哥叫程颢(hào),弟弟叫程颐,一生都没有做过太大的官,却靠他们创立的思想理论名垂青史。

  他们用尽一生创立了“天理”学说,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内容,是所有人固有的先天本性。“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他们最鲜明的主张。

  由于程颐、程颢二人长期在洛阳讲学、潜心研究理论,人们便把他们的学派和理论称为“洛学”。

  本是地方性学派的“洛学”,以其义理的普遍性、哲学系统的开放性而具有了向多方向发展的特质。后世历代封建王朝对他们推崇有加,“天理”学说也逐渐演变成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正统思想。程颐、程颢被世人尊称为“二程”和“旷世大儒”。

  “二程”去世后,被门徒们合葬在今伊川县城西荆山脚下。

  2  【变迁】 千年风雨,“二程”墓园几度衰荣

  1108年,在程颐逝世后的第二年,“二程”墓园开始修建。墓园随着后世帝王的不断加封而日渐兴盛。

  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皇上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年),程颢被追封为“河南伯”,程颐被追封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明宗至顺元年(1330年),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数百年里,墓园的规模不断扩大,前来凭吊怀古的文人骚客络绎不绝。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诏令两程祠(今嵩县田湖二程故里)“以颜子(颜渊)例修建,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庑斋室等房共六十余间”,相距不远的“二程”墓园也得以大修。

  清代,“二程”墓园的建设仍然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在如今的墓园里,还存有康熙、乾隆、嘉庆时多次重修的碑文。

  但是,后来世事多变,战火频仍。解放前夕,墓园里只剩下孤坟衰柏,荒凉一片。

  1963年,“二程”墓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伊川县成立了程园文物管理所,并出资新建山门,筑起围墙,基本保存了历史的旧貌。

  饱经沧桑的程园,正静静等待着涅槃的机会。

  3  【捐赠】 一诺千金,修程园他捐了1亿

  程道兴,开封兰考人,河南兴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在《2011年胡润中国慈善榜》中位列第50位。今年,他作了一个让人吃惊的决定:重修程园,他捐款1.05亿元!

  这位民营企业家,和伊川、程园有着怎样的关系?

  2004年,伊川县当地投资百万余元对程园内外进行了整修,请海内外程氏后裔前来祭祖。程道兴也是众多慕名者中的一个。

  “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啊!”一来到伊川,已过天命之年的程道兴就激动地对旁人讲。原来,程道兴年轻时曾参过军,部队的驻地就在伊川。当兵的那几年,既磨砺了程道兴的意志,也让他对伊川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二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要是将他们的墓园建成一座文化园,来教育世人,劝人向善,该有多好!”看着眼前的坟冢、古树,程道兴跟当地有关部门说了他初步的打算。

  为了把善事做好,程道兴先后到山东曲阜、安徽六安、嵩山少林寺和洛阳关林等地,反复考察古代书院、庙宇的修建规制。他还花重金,请来国内知名的古建筑设计专家,数易设计方案。

  今年1月3日,程道兴的兴亚集团与伊川县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将在两年内把程园扩建成占地300余亩的程林文化园,总投资1.05亿元。程道兴当场宣布,不但要把“二程”墓重新修葺,还要建造一处理学研究场所。项目建成后,将无偿捐给地方政府!

  4  【规划】再造一座“伊川书院”

  经过几个月的前期施工,现在,这座文化园的土地平整工作已经结束,正式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这座占地300余亩、集瞻仰和研究于一体的程林文化园,建成后会是什么样?

  负责此项工程的伊川县文广新局局长李耀曾,向我们提供了一张详细的工程规划图。规划图上,坐北朝南的程林从西向东分为3个区域:

  最西边为程林祭拜区。穿过长长的神道和碑林,游人可以看到程颐、程颢和其父程珦的3座墓冢成“品”字排列。

  中间部分是程庙纪念区。这是整个文化园的核心区域,将根据宋代建筑的特点,比照颜庙和孟庙的规格和形制修建。程庙为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从南至北的建筑依次为华表、崇礼门、崇理殿、授理殿、藏书楼。各进院落设有配殿,中心院落中还设有方形泮池,象征儒家崇尚的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精神追求。

  最东边为“二程”书院区。根据古代书院的建制要求以及伊川书院的相关典故,将重建“伊川书院”一座。书院里,前置“程门立雪”照壁,其后建筑群秉承北方书院端庄严谨的特点,采用严整的四合院式布局,并充分与周边园林景观结合,以呈现古朴淡雅的风格。

  这座重建的“伊川书院”,未来将成为弘扬理学思想的研究场所,也是这座花费1亿余元兴建的大工程的最大亮点。

  据伊川县当地文史专家宋赞斌介绍,伊川书院始建于北宋,原名伊皋书院,是中原三大书院之一。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程颐上书西京留守文彦博,想在龙门山一寺院旧址上著书讲学。文彦博回信称“龙门久荒”,就把自己在伊川县鸣皋镇的一处庄园赠给了他。程颐在这座庄园上建立书院,曰伊皋书院,元朝时改为伊川书院。自创建书院至去世的20多年间,程颐长期在书院著书讲学,可以说伊川书院是理学的策源地之一。

  “两年后再来看吧,中国理学文化的根就在这里!这里有洛阳作为中华文明原点的精彩!”宋赞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