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2版:十问洛阳我作答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打造精品项目 复兴“原点文化”
期待古都实现复兴
观点互动
做好这篇 “古”文章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1 年 6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打造精品项目 复兴“原点文化”
□记者 孟国庆 张贵坊 许晓洁 马菁华
  ■温馨提示

  本报《十问洛阳我作答》大型系列

  报道今日继续关注第一问——

  中华文明原点今何在?

  

  《十问洛阳》作者再发帖

  关注本报大讨论

  市民、网友对“十问洛阳”第一问“中华文明原点今何在”展开热议,引起了帖子的作者、网友“吃火锅唱歌儿”的关注。他在“洛阳网洛阳社区”上两次跟帖加入讨论。他表示:

  说洛阳是中华文明的原点,就是要跳出洛阳看洛阳,站在世界和中国的高度看洛阳。中国的软实力需要提升,中华文明需要走向世界,洛阳的路该怎么走?洛阳又该如何借这样的路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提升?这是中国每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所面临的课题,也是其机遇,更是其使命。

  对有网友发表的“历史就是历史”的看法,他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忘记历史,就是对文化的背叛;忘记历史,就是对地位的忽视;忘记历史,就是对根源的遗忘;忘记历史,就是对资源的浪费。

  我们既要用历史的眼光尊重历史,更要用现代的眼光挖掘历史资源。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更是这样。全球经济的动力,从工业经济、智慧经济向文化经济进化。这是大势所趋,亦是天赐良机。

  洛阳,岂能不察?

 

  经过两天热烈的讨论,众多市民和网友在洛阳“是不是中华文明原点”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大家将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复兴‘原点文化’,我们该怎么办”这个问题。

  找准方向和重点

  人人都知道洛阳文化底蕴厚重,发掘洛阳古文化的工作却做不成气候,症结到底在哪里?

  网友“醉忘书”认为,洛阳发掘古文化的难点,恰恰就在于洛阳的历史太长、名人太多、积淀太深!

  他说,洛阳的历史太厚重了,就像守着万贯家财却不知道如何有效、合理地利用,而某些城市“无中生有”也要想办法弄一两个所谓的“文化遗产”出来。

  洛阳很“郁闷”:分明捧着“金饭碗”,还得向这些城市学习怎么用好“金饭碗”。

  于是乎,洛阳人越思虑越谨慎,越谨慎越顾虑,越顾虑越迷茫,越迷茫就越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洛阳在历史文化上做文章,从来就不缺资源和亮点,关键在于找到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市民孙先生通过热线66778866也表达了这一看法。他认为,应当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系统论证,根据洛阳现有的文化资源,有的放矢地推出文化主打产品。

  用精品项目带动文化发展

  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许多市民提出了建议。

  长期关注我市文化发展的市民刘彦卿说:“我们要集中有限的财力,争取每年推出一项精品文化工程,坚持数年,让洛阳这个‘中华文明原点’可观、可赏、可品。”

  “重拾昔日洛阳辉煌,必须立足于建设立体化的文明洛阳。”网友“洛阳西贝风”说,不仅要把十三朝古都的文明精华呈现给世人,还要把古都的文化经典通过官方的、民间的和书本的、网络的渠道进行强势宣传。古都文化应渗透进洛阳人的生活里,让优良的传统习俗与现代文化亲密接触、互相融合。

  网友“洛阳西贝风”建议,大兴古文化产业,打造一系列古文化精品项目,使其与旅游文化有机融合。此外,要有选择性地恢复一些古建筑风貌,把洛阳的名胜古迹、名人名作、名物名吃等作为产业潜力股发掘出来,让古都洛阳的“古味”变浓厚,多方面展现古文明魅力。 

  文化发展离不开人才

  洛阳市第三十中学退休教师顾建都认为,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发展,人才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他说:“在积累雄厚人才方面,不能以小恩小惠来吸引人才,要以十分优厚的待遇,诚心对待来洛或回洛的各种人才,对于创新人才能为洛阳带来荣誉和财富的,更要重奖。有了人才就有了打造世界文化产品、文化跨国企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可能。洛阳要尽可能地给予各方面支持和帮助,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

  刘彦卿说,要让中华文明原点建设更好地体现出科学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应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大胆借用“外脑”,让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

  ■话题预告

  本报《十问洛阳我作答》大型系列报道下期关注第二问——告诉世界一个怎样的洛阳?

  请登录洛阳网(http://www.lyd.com.cn/),点击《十问洛阳:中华文明原点的复兴之路》专题报道,详细了解第二问的内容。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