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6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昔为街头高跷曲 翩然登台为曲剧
余:南方之大姓 余香满浙闽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6 月 7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春秋 河洛姓氏源流
余:南方之大姓 余香满浙闽
余姓人口剧增在明朝,当今排在第40位,有580余万人。
  □ 记者 孙钦良

  余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这一分布特点可从其名人出生地看出来。远的不说,就说当代余姓名人当中,著名诗人余光中祖籍福建省,文化学者余秋雨祖籍浙江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余姓只在陕西凤翔至咸阳的渭河上打了一个小小的“水漂”,然后就漂流到南方去了。

  这样一来,洛阳一带余姓就很少,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发现,有的县余姓仅有200多人。但这不是说余姓与河洛地区一点儿关系都没有,恰恰相反,余姓与洛阳关系密切:夏朝由夏禹建立后,到了夏桀,是为夏朝最后一代君主,其都城就在今偃师市二里头村——而夏禹的后裔中有人被封在鲧余,其子孙姓余。

  具体地说,余姓还有下面几个来源。

  第一为周武王后裔。黄帝数传至后稷,后稷再传至周武王姬发,有子叔虞,在周成王时被封于唐。后来,叔虞子燮又移封于晋,为晋侯。裔孙晋哀公,生子由余,避乱于西戎。后来,他以使臣身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内心折服,便留在秦国。秦穆公经他辅佐,灭掉西戎十二国,成为西方的盟主。由余去世后,其子孙以“余”为姓,以此纪念祖先。

  第二出自夏禹之后。夏禹的小儿子罕,被封为余度王,其子孙以余为氏。因夏禹出自黄帝之后,故这支余氏亦属黄帝后裔。

  第三出自少康庶子,即越王无余,其后代子孙以祖上名字中的“余”为氏,姓余。而越国公族亦是姬姓的后裔,所以这支余姓,追根溯源仍是黄帝后裔。

  第四由其他姓氏改为余姓,汉、彝、苗、满、白、羌、布依等民族均有余姓。泰国华人中,余姓也很多。

  余姓尽管来源不同,但播迁路线清晰:秦汉之前,集中于今陕、甘一带。秦汉以后,开始往东南迁徙,先到洛阳新安,再到豫东的杞县,然后迁往江淮一带,在江苏下邳、浙江湖州、江西南昌等地繁衍,并各自发展为当地望族。在宋代,余姓约有8万人,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0.1%,若按这个比例排队,只能排在120名以后,但余姓在《百家姓》中排到第90位,这说明余姓在当时还算有地位,因为宋代《百家姓》是按地位排队,不按人数排队。

  到了明代,余姓约有54万人,比宋代增加40多万人,当时排第35位,这主要得益于余姓总是向南迁徙,族人躲过了北方战乱,当时福建、浙江、江西很少有战争,余姓就往那里集中,休养生息,人丁繁盛。

  当代余姓已达580余万人,为全国第40位大姓,分布虽广,但不均匀,有些地区过于稀少,有些地区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浙、闽、赣、皖四省。其宗族特征是:“两宋以上,余姓无显者,自斯而降……其族繁衍,盖已盛矣。”(见《闽南旧志》)这是说在宋代以前,余姓不显赫,名人比较少,宋代以后,人口渐多,人才层出不穷,氏族繁盛起来了。

  宋代以前也有几个余姓人物,需要在此提一提:唐代名儒余钦,博学多才,是目录学专家。宋代大臣余靖,“北宋四贤人”之一;还有余玠,治理四川有功。

  宋代以后余姓名人有:元朝监察御史余阙,是《青阳集》的作者。明朝吏部尚书余懋衡、兵部尚书余煌、通俗小说家余象斗。清代文学家余怀、经学家余萧客、画家余万言、京剧艺术家余三胜、反洋教首领余栋臣。当代戏曲家余叔岩、目录学兼古典文献学家余嘉锡、物理学家余瑞璜、天体物理学家余青松、诗人余光中、文化学者余秋雨等。

  余姓的郡望:下邳郡(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一带)、吴兴郡(今浙江一部、江苏宜兴)、新安郡(今安徽歙县),这些地方的余姓人丁兴旺,人才济济,历代诗书传家,形成了余姓文化。

  余姓的堂号:“清严堂“”、忠惠堂”。

  余姓的主要特点:多在南方生活,宋代以后吃香,知识分子众多。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