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防控手足口病 洛阳在行动》
□ 见习记者 马文双
刊登时间:2009年4月25日
新闻回顾:2008年,始于安徽省阜阳市的全国性的手足口病风波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同年5月1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传染病管理范畴。
2009年年初,手足口病卷土重来。病情就是命令!市政府连续3次召开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防控工作,我市再次打响了防治手足口病的阻击战。
市中心医院手足口病病区的第一个患儿顺利出院。
河科大一附院首例入院不久自主呼吸消失的危重症患儿,历经72小时的抢救转危为安。
在政府启动一系列应急措施的同时,群众也需要掌握手足口病预防常识。
手足口病只要发现得早,治疗及时,一周即可治愈出院。
手足口病属于一种肠道疾病,通过多种渠道传播,随气温升高而呈多发状态,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容易感染,儿童因自身抵抗病菌的能力较弱而容易感染。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通风、晾衣被、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改变外界环境的卫生状况。
社会反响:“(我市的)手足口病(疫情)完全在可以控制的范围!”
“由这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只要注意个人卫生,就能有效预防。”一个个声音从记者笔下传出,极大地坚定了公众抗击手足口病的信心。对于相关部门所采取的应对手足口病措施的报道,更是给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政府与公众的配合更通畅。而预防知识的宣传,对有效控制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媒体是沟通政府与群众的桥梁,面对疫情,媒体及时发出声音,有效促进全市积极行动,为有效控制疫情作出贡献,让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有效保证。
7 《防控甲型H1N1流感 洛阳众志成城》
□ 见习记者 马文双
刊登时间:2009年5月16日
新闻回顾:2009年,最牵动人心的大事件当数甲型H1N1流感,它曾牵动亿万中国人的心,也曾让洛城百姓为此担忧。
2009年5月10日凌晨3时30分,有关部门接到通知,与我国大陆首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同乘NW029次航班的一名密切接触者可能到达洛阳市。我市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市公安局、卫生局等部门在凌晨5时许找到该男子,并向其下达了隔离医学观察通知书,对其就地隔离。
面对疫情,洛阳如何有效防控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治疗该疾病的物资到位了吗?应急准备做好没?有关甲型H1N1流感的疑问层出不穷。
全市医疗战线的200多名技术骨干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市级培训,全面提高了疾病控制、临床救治等方面的能力。
针对公众疑问,本刊记者一一进行了解答,全面报道了我市甲型H1N1流感的有关情况,将政府的行动、措施及时告知公众。
此外,该报道还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点、症状进行解读,并告知市民有关预防及治疗的知识,号召市民及时做好预防工作。
社会反响:在公共卫生危机来临之际,本刊记者与政府相关部门快速联动,全方位地报道了与疫情有关的信息,让市民在短时间内了解我市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让他们焦急的心慢慢平复。此外,报道中还及时告知市民预防知识,这对促进市民做好甲型H1N1流感预防工作,使其可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防控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此次报道,受到了市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8 《记者调查:我市就医环境亟待改善》
□ 记者 朱 娜
刊登时间:2010年3月18日
新闻回顾:2010年第28届洛阳牡丹花会临近,届时将有上百万海内外游客来洛赏花游玩,其间难免会有人因身体不适而就医。那么我市各大医院的就医环境会给客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本刊记者在各家医院走访一番后发现,有些“被遗忘的角落”亟待改进。
记者听了市民反映的看病外的一些烦心事,并特地据此选取了医院洗手间、电梯、停车位这三个与“看病”密切相关的地方,通过对我市门诊量较大的11家医院(包括3家三甲医院)进行不定期了解、实地观察、患者专访等方式,多形式、多角度展开调查。
卫生间设施“全手动”,卫生间地板湿滑,无残疾人厕位,没有洗手液、厕纸和烘干机;门诊楼电梯数量少、设置不合理;停车位严重不足。记者结合这些调查结果,具体分析“病因”,并请市民和专家提出管理建议和解决办法,让梦想可以照进现实。
社会反响:稿件刊发当天,得到了医院和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很多读者和网友也积极参与,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相关主管部门当天就召开整改会议,讨论如何改善我市就医环境,并综合采纳记者和市民提出的合理建议,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经过近两星期的“细节管理”,我市医院就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一些读者向本刊记者反映,看病时的一些烦心事得到了有效解决,“尤其是医院的卫生间,现在感觉干净多了,多亏了媒体的监督”。
9 《把脉我市居民健康 生活方式是致病主因》
□ 记者 崔宏远
刊登时间:2010年12月30日
新闻回顾:回顾2010年,哪些疾病对我市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最大?哪些疾病的死亡率最高?据河科大一附院、市中心医院、河科大二附院、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市第二中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已成为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恶性肿瘤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了我市相关医疗专家,总结我市前10项疾病根本死因和我市住院病人前10项病种,帮助市民预防这些严重影响健康的常见疾病,共同为市民的防病保健支招,为读者寻求预防疾病的健康之道。
社会反响:“原以为吃得胖点没什么,没想到肥胖竟有这么多慢性病隐患。”
“原来经常吃热饭容易患食道癌,以后可要注意了。”
此稿见报后,引起了市民广泛的关注。一时间,伪养生、生活方式病等健康话题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稿件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对改变市民健康观念、提升市民健康指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以调查数据为镜,稿件真实地反映出我市市民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好恶,也暴露出市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健康隐患。“关注健康,关注自己,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收获快乐”成为许多市民的共识。
10 《“大家齐努力 健康增1岁”市民生活习惯健康调查》
□ 记者 刘淑芬
刊登时间:2011年4月至5月
新闻回顾: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时期要使“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一岁”。
“只要你遵守四句老话——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有氧运动,心态平衡,就可轻轻松松活到九十岁。”正如专家所言,增一岁是健康地增一岁,这不单涉及医疗卫生,还涉及全民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健身习惯等。
本刊围绕影响人寿命的几个重要因素——心理、饮食、习惯等,组织记者采访了市有关部门、医学专家和一些市民。然后,本刊又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洛阳市民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健身习惯,意在唤醒大众的健康意识,提高大众的健康素养,力争让我们的寿命都“提高一岁”。
社会反响:“大家齐努力
健康增1岁”市民生活习惯健康调查持续一个半月,引来市民广泛参与,许多人都是第一时间参与答题,第一份调查表发布的当天上午,网上答题的就有40多人。
市民中有寄来答卷的,还有送来的,一位81岁的老大爷几经转车,把答卷亲自送到编辑部。这每一份答卷都是一颗滚烫的心,是一份对健康热切的期盼。
本刊三篇调查分析稿子陆续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市民表示,过去许多习惯都是错误的,以后要参照专家的建议,把错误的习惯改掉,把好的习惯延续下去。
许多市民达成共识:错误的习惯再小,日积月累也会导致疾病发生或使原有病情加重;正确的习惯再小,积累起来也可以让你远离疾病或使你恢复健康。倡导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健康与长寿。
他们相信,随着国家的重视、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对疾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提高一岁的寿命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