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急转”引发悲剧具有多重警醒作用。
南方多省旱涝急转,洪灾突袭。面对诸多残酷的场景,除了埋怨大自然的冷酷,是不是也应该反检一番人心的麻痹、应对的失措以及制度的缺失?“无雨是旱,有雨成涝”,“水少必旱,水多必涝”……无数事实一次又一次凸显了我国水利软肋,比如水利设施不足以及现有水利设施处于病态的状况。
(6月10日《广州日报》)
注水就业率是掩耳盗铃的游戏。
近来,很多网民称,自己所在的高校为“刷高”就业率,要求毕业生“先签就业协议,再拿毕业证书”。学生“造假”,学校“造假”,教育部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对高高在上的就业率,谁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这一层窗户纸从没正式被捅破。就业率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的漠视和掩耳盗铃般的遮掩。注水的就业率代表不了成就,反倒会沦为笑料。
(6月10日《羊城晚报》)
食用油“诽谤门”倒逼公众审视“转基因”。
近日,鲁花和金龙鱼“诽谤门”随着鲁花公关公司总监郭成林的被捕和受审,再次激起舆论的风浪,而“转基因”也因此成为民众聚焦的热点。策划者抓住公众在食品安全上的焦虑心理,把安全尚无定论的“转基因”作为噱头,以此打压对手,抢夺市场,以图霸主地位。这场“诽谤门”的背后,真正的受害者正是那些为食品安全忧心忡忡的消费者。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搞清鲁花与金龙鱼的是是非非,而是倒逼职能部门探明“转基因”是否存有安全问题,打消公众的疑虑。
(6月11日《新民晚报》)
别再让易燃建筑材料“合法使用”。
据报道,深圳多处“穿衣戴帽”工程所使用的外墙装饰材料是外涂水泥、内包泡沫塑料板的轻质材料。对此,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回应称,经过调查,上述“穿衣戴帽”工程所用的装饰材料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检验,在全国多数地区均早已被采用。有专家指出,上海“11·15”火灾和2008年央视大火的起因都与类似质量不过关的外墙保温材料有关。如果类似材料确实是“合法使用”,我们有必要追问:连续发生的这些惨痛事故,为何没能引起有关部门的警觉,及时修改不合时宜的法律、行业规范,将安全系数低下的过时建材,扫入禁用的“黑名单”?
(6月11日《新京报》)
定价权下放石油三巨头不合逻辑。
6月8日,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称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在年内推出。根据发改委下发油企的意见征求稿,成品油调价间隔将缩短,并有可能将定价权下放给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政策性垄断的产品,其实就不存在完全自行定价的逻辑。市场经济中,要么实行完全竞争,要么由政府管理与干预。垄断行业自定价格,成了既不允许竞争,又不存在政府管理和干预,市场经济没有这样的逻辑。
(6月11日《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