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尔加斯·略萨 |
|
据新华社上海6月15日电(记者 孙丽萍) “诺贝尔文学奖经常会颁发给错误的对象。不过我希望历史将证明,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我不是个错误。”著名秘鲁作家、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14日在上海幽默地说。
12日抵达中国的略萨,连日来在上海的行程丰富。阔别中国15年之后,再度来访的略萨感叹道:“中国发生的惊人变化不是传说,而是真实的。”
拉美文学影响中国当代文学
现年75岁的巴尔加斯·略萨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并称拉美文学的旗手。在半个多世纪文学生涯里,略萨发表小说、专著、散文集、戏剧30多部,2010年更因“对个人的抵制、反抗和挫败形象的尖锐刻画”获诺贝尔文学奖。
特地从南京乘坐火车赶来与略萨对话的著名作家叶兆言说,拉美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影响巨大。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繁荣时代里,略萨与托尔斯泰、海明威、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等一起被翻译引进中国,影响了几代中国文学爱好者。“当时,我们这些刚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年轻人,被拉美文学一顿‘狂轰滥炸’,也因此受到启迪:要和以往的文学传统不一样,要打破原有的文学秩序”。
对此,略萨饶有兴趣地说,“拉美文学爆炸”这个词至今弄不清楚是谁创造的,而围绕它的争论却从未停止。其实,从《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到博尔赫斯,拉美作家无不受到法国、美国文学的深刻影响。不过,有趣的是,这六七位引发了“拉美文学爆炸”的著名作家彼此却并不联系。
“诺贝尔文学奖经常犯错……”
略萨说,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的生活已经改变。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蜂拥而来,采访无休无止,使他从作家沦为“受害者”。有时,他甚至很想“逃到没有记者的孤岛上去生活”。
他说:“诺贝尔奖像其他奖项一样,有时确实很准,颁给了众望所归的人,例如海明威、托马斯·曼、福克纳。但是很多情况下,它的评委会都会犯错误。例如,托尔斯泰就曾经不敌一位三流法国作家而未获奖。”
略萨十分诚恳地说:“博尔赫斯没得奖,而我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这让我很不好意思。希望历史能证明,给我这个奖没有错。”
“舒适生活难以养育出伟大作家”
与专职写作的中国作家相比,略萨的文学之路可谓极其艰辛。他回忆说,因为自己结婚早、家庭负担重,又酷爱文学写作,所以整个青年时期都在拼命打工,十分劳累。
“专职写作是极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奢侈。”略萨认为,写作是需要作家自己来资助的一项工作。全世界的作家都是这样:要写作,就必须先找个让自己能够吃上饭的工作。
19岁就结婚的略萨,大学毕业就开始拼命挣钱,自称最多的时候必须同时打7份工,有一次是在殡仪馆里登记死人。
“即使如此辛苦,我对文学的热爱还是超越一切。”略萨说,在精疲力竭的打工结束后,令他最感快乐的就是关闭在房间里,什么也不想而拼命写作。
“作家要战胜一些小的困难去写作,这是一种力量,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世界上最杰出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是从困难、苦难中诞生的,而非常舒适的生活则难以养育伟大的作家。”略萨劝告中国同行。
感叹中国巨变“不是传说”
略萨上一次访问中国是十五六年前。此次,略萨在上海强烈感受到了中国的巨变。
“这次我来上海之前,对中国的变化就有所耳闻,并且感到好奇。现在,我亲眼证实了这是真的。上海已经成为一个属于21世纪的、不断发展的、繁荣的城市,这既令人羡慕也令人赞赏。”略萨说,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榜样,中国实施的发展政策值得效仿。
据悉,结束上海之行后,略萨16日将转赴北京,随后会和著名作家王蒙、莫言、铁凝、阎连科、余华、张悦然及文学翻译家、学者等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