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城西南群山环抱处,有一个名叫中高村的秀丽山村。这里,曾经培养出一位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就是李翔梧。上周,我们来到这个僻静的山村,参观李翔梧烈士的故居,追忆先烈。
僻静山村,有座英烈故居
向洛宁县的深山进发,几个小时后,底张乡中高村终于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个大山深处的宁静村落,就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河南十大革命烈士”之一李翔梧的故乡。
村长带我们走进村子深处一扇不起眼的院门前,推开吱吱呀呀的木门,一座方方正正、小巧秀气的院落映入眼帘,这里就是李翔梧的故居了。
老屋现在无人居住,鲜有访客,院子里有一些杂草、蛛网。打开生锈的铁锁,推开堂屋大门,正午的阳光伴着细细的尘土洒进昏暗的屋内。屋内,一张方桌、两把椅子,还保持着最初的模样。小屋里挂着3张照片,上面分别是李翔梧、李母雷聪和李妻刘志敏。刘志敏同志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丈夫牺牲几个月后,她也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瞻仰了一会儿烈士遗像,洛阳乾元木材有限责任公司的党员们回到院中,拿起铁锨、扫帚将院子里的杂草、蛛网除去。随后,大家抬着插满百合与太阳花的花篮,轻轻地放在烈士遗像前。
投身革命,忠孝不能两全
“李翔梧是我们村的骄傲。”中高村村长李兴旺给我们讲起李翔梧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李翔梧生于1907年9月。群山环抱的故乡风景秀丽,但是这种美丽遮不住现实的丑陋。当时,严重的贫富对立和残忍的阶级压迫在李翔梧心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1923年,李翔梧到当时已成为共产党人活动中心的开封读书,积极投身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去,用诗歌和散文的文艺形式进行革命斗争。1925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后,党组织通知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临走前,他回到洛宁老家向母亲告别。母亲心里不舍,想让他多在家停两天,等他父亲三周年忌日过后再走。可时间不等人,李翔梧告诉母亲,革命工作重要,尽忠不能尽孝,这次他不能给父亲过三周年。这句话,很多年后还埋在他母亲的心里。
在苏联,他认识了刘志敏;志趣相投,他们结成革命伉俪。
1929年回国后,李翔梧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他精明干练、办事果断、不畏艰险,很好地完成了党布置的各项任务。1931年,他进入中央苏区工作,就在此时,他的儿子沪生出世了。为了革命,他决定将孩子送回洛宁老家。这是刘志敏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洛宁,清贫的他们带给家人的礼物只有一包穿旧了的衣服。
最后时刻,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据我所知,这是俺翔梧爷最后一次回老家。”67岁的李建卿是李翔梧的侄孙,现在仍住在中高村。从记事起,家里人就经常提起他的这位“英雄爷爷”。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长征开始,李翔梧夫妇奉命留在中央苏区。1935年2月,中共中央电报指示在江西的中央分局,要求改变作战方式,在中央根据地及其周围进行游击战争。当时,被困在江西会昌仁风山区的中央分局决定兵分五路突围,冲出去打游击。
3月中旬的一天,李翔梧等人在一个地势较平的山坳里发现一栋带楼板的房屋,查看后发现这是座无人居住的空房子,屋角还堆放着一些红薯和芋头,饥饿已久的他们进屋饱餐一顿。由于连日作战、极度疲劳,他们吃完红薯后就倒在楼板上睡着了。谁知不久后,他们被包围了。
夺路突围时,身负重伤的李翔梧为战友作掩护,用机枪牵制敌人的火力。看到战友们已经安全转移,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几个月后,刘志敏同志也因叛徒出卖而牺牲。
山乡巨变,烈士英名永存
如今,李翔梧烈士的故居已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这片培养出杰出共产主义战士的热土,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少武是中高村村委会会计,他介绍,中高村位于熊耳山的深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状况落后。2005年,“村村通”工程为村里修了一条平整宽阔的道路,此后,中高村的经济状况大有改观。
最让村民们骄傲的就是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翔梧小学”。这所学校今年刚刚完成改建,校园实现硬化,危墙得到改造,大门也修了起来。六个年级共七个班级,不仅能保证全村157名学龄儿童无一辍学,还吸引了邻村的孩子到这里上学。
■感言
洛阳乾元木材有限责任公司工会主席张潮: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明天贡献力量。
洛阳乾元木材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陆伟:重温入党誓词,使我们坚定了信念,认清了责任,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