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群
考古人员日前在新郑市龙湖镇一处工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新发现一处保存完好、布局规整的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群,共清理墓葬104座,出土铜、陶、骨、贝、玉、水晶、玛瑙等不同质料的文物近300件,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墓葬习俗以及城野布局、人口分布、社会结构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据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站长樊温泉介绍,这批墓葬布局有序,排列规整,显然是有意规划,专家推测这里应为一处典型的公族墓地。根据初步整理情况分析,墓地埋葬的时代跨度应在春秋中晚期到战国中期。
这批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一般为单人葬,其中规格高的墓葬有棺有椁,有的多达两椁。随葬品齐全,除个别墓葬随葬成套的青铜礼器外,其余大多随葬组合齐全的仿铜陶礼器,器物组合一般为鼎、敦、盘、舟、匜等,随葬品多放置在棺外墓主人的头顶一侧。
樊温泉说,在此次发掘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钩虫卵,为研究当时的人群健康状态、迁徙交流及寄生虫病分布等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信息。
淅川发现距今约两万年的石叶遗存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考古系师生在配合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考古调查中,新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淅川县博山旧石器地点,专家初步推测其年代为距今两万年左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考古系教授宋国定介绍,从目前采集的大量石制品看,博山旧石器地点发现的石制品选料讲究,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在石器的刃缘有清晰的人为加工或使用痕迹,具有鲜明的特点。如以燧石为主要原料,石制品生产以石叶工艺为主等。
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对了解丹江下游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面貌,进一步了解北方地区旧石器晚期以石叶为代表的石器工艺、发展水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