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谭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延续至今,依山傍水仍旧是人类追逐的至高居住理想,并上升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至高生存智慧和理念。
洛阳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有四面环山之险,有五水绕城之利,“山河拱戴,形胜甲于天下”。洛阳有“牡丹花城”之美誉,又摘得“国家森林城市”之桂冠。南部山区,一条黄金自然旅游线路正悄然形成;洛河两岸,一座现代河滨城市公园已展露容颜……
然而,这并非等于说洛阳已经成为一座生态城,更不能说是国际生态城。
网友“吃火锅唱歌儿”的分析力透纸背:“洛阳有水,但没有水文化、水品牌;洛阳有大山、大川等极好的自然条件,但没有打造国际生态城市这样的‘野心’和气度。”
是的,拥有丰富水资源的洛阳,在以高“水”准做好“水”文章方面,思想还不够解放,思路还不够开阔,冲动还不够强烈,动作还不够给力。
水须有景。
苏州园林享誉海内外,靠的是移步换景之妙;黄浦江声名远扬,全赖外滩高楼、大江构成的美丽景观。洛阳城水道纵横,但除洛浦公园外,可向外人夸口的景致几乎没有,乘画舫行游更只停留于昔日的诗词书画之中。市区河渠虽多,但水量少、水质劣,两岸环境差、景观品位低、文化特色不突出。下大力气为洛阳的“水”梳妆打扮,提升河渠景观档次,开发相关旅游产业,任务就摆在我们面前。
水须有品。
浅浅一汪北海,以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为构思布局,将北京城儒、释、道三教共生的皇家正统文化体现无遗;西湖水光滟潋,但更多的人因白蛇镇塔、济颠济世、岳忠秦奸等历史故事和传说而来。洛阳拥有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历史文化积淀,与水直接相关的河图、洛书、洛神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若“水”与“文”能水乳交融,洛阳的水景才有品位,才能成为厚重历史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
水须有情。
冬天的昆明翠湖,因远道而来的红嘴鸥热闹非凡;我们的邻居三门峡,也因市郊黄河湿地每年迎来上万只过冬天鹅,而获誉“天鹅之城”。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承载着古人提出的“大地伦理”——植根沃土,呼吸自然,与土地保持最强的亲和度,与河流、植被、动物和谐共处,才是生命真正的富足。就我市大部分水系而言,至少需要形成更多的滩涂湿地以利鸟栖鱼潜,设立更多的亲水设施以方便游人,方能呈现更动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
做好水文章,许多城市已经有了大动作和好经验。江苏淮安对大运河进行清淤和治理,拆掉大量沿河建筑,还将“运河文化”作为城市的代表文化;青岛市提升海滨景观,突破性地提出保护“三线”(天际线、山际线、海岸线)计划。这些思路和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
建设生态洛阳城,做好“水”文章还远远不够。这是一篇将山水、植被、经济、社会、文化、气候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使之协调发展的大文章,需要大决心、大气魄、大手笔、大投入,需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我们的“碧水蓝天”工程正在强力推进,我们“打造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的城市基本地位也已写进了洛阳“十二五”发展规划,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敢想敢干、善想善干,依山傍水、人杰地灵的洛阳,一定能够成长为市民乐居、世人欲居的生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