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雕塑早在北魏时期就以龙门石窟闻名于世,时过千年,竟未有逾越古人者。 |
|
洛阳桥东的洛浦公园有一尊洛神雕像。她轻踩祥云,手持灵芝,头饰“鹭鸟之鱼”,身着宽袖右衽长服,迎风而降,潇洒飘逸;她娉娉婷婷,曲线柔和曼妙,却不失圣洁典雅;她面若春花,眸若秋水,回首间,似有无垠的思恋;她的故事离不开云、水,故称“云水洛神”。
云水洛神的雕塑者是洛阳籍旅欧女雕塑家闫淑芬。她在世界雕塑中心欧洲学习雕塑,又跻身比利时雕塑名家之列。闻听家乡要塑造洛神,她倾尽心血打造了这一形象。
有人说,洛阳是中华文明的原点。中华文明史5000年,而洛神的故事发生在距今7500年至8000年的伏羲时代,是原点的原点。据说,洛神原为宓妃,是伏羲的女儿。她在洛水之畔教授人们农耕、渔猎、纺织,人们才告别了茹毛饮血、结绳记事。她死后,天帝为褒奖她,封她为掌管洛水的神——洛神。洛神带领先民走出愚昧,造福洛阳,实为开天辟地第一人,洛阳百姓当然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
云水洛神形神俱佳,有着曹植《洛神赋》中宓妃的影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中的宓妃又有《诗经·月出》中美人的影子:“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迷离而缥缈。晋人顾恺之据《洛神赋》绘《洛神赋图》,其中洛神驾六龙云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鬓峨峨,修眉联娟”。此画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伊人在水一方,诗人慕之诉之,著千古名篇;画家挥毫泼墨,绘传世名画,珠联璧合,锦上添花,洛神更因之神采飞扬。
雕塑是城市的灵魂。哥本哈根的“美人鱼”、新加坡的“鱼尾狮”、纽约的“自由女神”……无不彰显着城市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国内各城市也争相发展雕塑,且追求气势恢弘,意在打造城市名片。如敦煌的“反弹琵琶”、新郑的“炎黄二帝”,尤以浙江上虞的“舜耕”最为出名。上虞依据舜帝曾在当地“躬耕■亩”的传说,造了一个长65米、宽6米、最高26.4米的巨型大像雕塑群,可谓大气魄、大手笔!洛阳的历史文化厚重,可供雕塑的题材太多太多,如河图洛书、周公制礼作乐、道源、释源、丝绸之路、大运河等等。可目前洛阳拿得出手的雕塑少得可怜。前几年一个“周公营建洛邑”,太小!近来一个“云水洛神”,还是太小!
洛阳雕塑早在北魏时期就以龙门石窟闻名于世,时过千年,竟未有逾越古人者。洛阳的城市名片是古人打造,洛阳的文化旅游还在捧着老祖宗的饭碗。说到这里,倒真应该建议为孝文帝、武则天他们造大像,烧香祭拜,由衷地说声:谢了!
当然,营造龙门石窟那样宏大的工程,那时是倾一国之力,而今洛阳要想弄出动静,顶多是一城之力。洛阳是省辖市,前有计划单列市、省会、直辖市、首都,其地位已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谷。但我们没必要妄自菲薄,因为我们脚下是中华最神圣的一方热土,是中华文化品位最高的富矿。我们集中财力、物力,用五年甚至十年时间来打造一个题材还不行吗?那么,百年之后,洛阳将处处矗立让人高山仰止的古文化丰碑。
云水洛神现伫立在芳草萋萋、绿树掩映的洛浦公园,高不过数米。据说,这尊雕像还未定型,市有关部门计划在征询市民意见后,将其修改放大,安置在奔流不息的洛水中。如此则幸甚。洛水水天一色,两岸风光如画,洛阳无愧于洛神,洛神无憾于洛阳。